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饮食养生 > 蔬菜水果 > 西藏日报数字报刊

西藏日报数字报刊

时间:2017-11-26 11:46  来源:  阅读次数: 复制分享 我要评论

走进山南市隆子县叶巴村,一排排大棚错落有致,大棚内种植的西红柿、辣椒、菠菜、萝卜正在拔节疯长,村民扎西正忙着采摘西红柿、辣椒等蔬菜,好一派丰收景象。

隆子县属山南市高海拔边境县之一,气候恶劣,水资源较为匮乏,土壤砂砾化较严重,蔬菜水果种植规模较小且分散,几乎没有高新品种种植。全县90%的蔬菜靠外调,不仅成本高,蔬菜新鲜度还得不到有效保障。

2016年5月,利用对口援助的机会,隆子县请来湖南常德市农业委员会技术干部贺学红进行蔬果技术援助。同年8月,隆子县计划实施“菜篮子”工程,总投资5000万元,计划建设407座高效温室。

一期工程就位于距离县城3.5公里的叶巴村,包括建设总面积达2000多平方米的智能温室大棚2座、总面积3万多平方米的阳光板温室大棚106座,整个工程实施后,将极大地丰富隆子县各族干部群众的“菜篮子”。

“以前,县里所有的蔬菜都需要去拉萨市蔬菜批发市场上拉,到县城后,蔬菜一般都不新鲜了,且种类还少。”扎西说,现在,叶巴村温室大棚里种的新鲜蔬菜,基本上能实现全天候、全季节供应。“现在我们也能吃上自己种的菜了。”扎西笑呵呵地说。

不仅如此,今年,扎西和其他村民可以想吃什么就能种什么了。去年年底,为更好地实施“菜篮子”工程,隆子县相关部门就近培训村民27名,从今年6月底开始,还将陆续培训150人次本土蔬果专业技术人才,为隆子县培养一批留得住的本地专业技术队伍,努力让隆子县各族干部群众都能吃上放心、新鲜的本土蔬菜。

针对隆子县水资源较为匮乏、土壤砂砾化较严重且表土容易板结、保水保肥性能较差、作物成苗率低等现状,以贺学红为主的技术团队,研究出了“隆子县温室大棚半成苗沟槽全覆膜单侧微灌溉栽培技术”,既节约资源与劳动力,又提高了蔬果的产量与质量,将大面积推广应用。

为了真正实现绿色、健康,“我们还在生产过程中做到肥料全部使用有机肥,使用频振式杀虫灯物理杀虫,不打农药。”贺学红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