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养生人群 > 女性 > 段永朝:互联网是女性的

段永朝:互联网是女性的

时间:2017-11-23 13:15  来源:  阅读次数: 复制分享 我要评论

  和讯网消息,11月18日,《2017和讯财智女性Power Speech》TED大会在中国大饭店火热开场,本次大会由和讯网副总编辑王丹主持,以“国-家-情怀-我们的时代”为逻辑线,力邀各界榜样女性及男性意见领袖从亲身经历、感悟认知、科学数据等,分享了女企业家的大国格局、她经济时代的自我觉醒、她能量的大智慧(601519,股吧)大情怀。同时,和讯首次发起以经济贡献为指标“她能量新公益奖”,授予通过激发经济动能,以促进社会进步的杰出女性们。财讯首席战略官段永朝先生到场,向观众介绍了时代认知的颠覆,在互联网时代的大背景下探讨了女性发展的机遇。

  以下是根据现场速记整理的演讲全文:

  段永朝:

  向刚才的演讲者张蕾女士表示敬意。

  非常开心来到这个舞台,但是我从来没有在和讯这样的“她能量”这种主题之下讲,我一直非常犹豫,坦率地讲,我很多的演讲都是炒冷饭,但是今天的演讲是重新做的,所以这个题目是我第一次讲。这个题目可以讲20分钟,但是在我心目中,这个题目已经讲了20年。

  互联网是女性的,并不是想用一个字面的含义来赞美女性,而是希望我们一起来思考男性和女性。三个礼拜前大家都看到了一个《纽约客》的封面文章,这篇封面文章让很多年轻人感到惶恐,让很多中年人或者中年偏大一点的人感受到了巨大的压力。最近我正在每天约一些北大的研究生,跟他们谈毕业论文的事情。我发现他们已经有一大半的心思不在论文上,在找工作上,而且现在研究生里面女性的比例异常之高。这个《纽约客》的文章里面说了什么?仅仅说将来你的工种可能消失?这个行当可能灭绝?仅仅是说你的工作没有前景这么简单吗?它里面列了数十种未来将会消失的职业,电话接线员,我们知道它已经消失了。再从会计师、理财顾问、保险业务员、客服和我们非常熟悉的诸多由女性来承担的这些工种,当然里面也不乏男性。可是我认为这篇封面文章说的内涵远不止于那些即将消失的职业。大家可以从表面上看一看,这些职业有几个特点:第一那些需要花蛮力的;第二是重复性的工作;第三依据一个强大的推理和知识的运用;第四几乎是在一个封闭的格子间里面工作。从工作开始思考,是这个时代的一个特征。

  但是还有比这个威胁更大的,前几个月的AlphaGo,让很多搞围棋的朋友对围棋已经兴趣索然,所以人们在讨论到底是AlphaGo战胜人,还是人控制机器人,这些话题随便谈几句话,就可能会提到这个话题,而不管他是不是搞机器人,是不是搞人工智能。所以我这里用了一个稍微煽情的题目,我认为人工智能机器人不是战胜人类,而是战胜Man,男人。为什么?我们需要回想一下,当今的男性和女性是如何被塑造的,这是一个问题。用德国思想家雅斯贝尔斯提的一个术语“轴心时代”,轴心时代大概发展在2500年前,也解决在北纬25度到35度之间,公元前200年到800年间,世界上突然出现了4个文明发源地,古希腊、希伯来、印度和中国。这四大文明发源地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似乎人类突然都对一个共同的主题感兴趣,这个主题就是世界的本源是什么。无论是中国的老子、孔子还是释伽牟尼,他们都在追问世界的本源是什么,不管是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还是犹太的先知,他们都在试图给出这个世界终极的答案。所以男性是两个形象,第一是罗丹的思想者的形象,第二是斯巴达战士的形象,这是男性在最近2500年到3000年的文明史中被赋予的塑造成就的这样一种面目。女性是什么面孔?女性是另外一幅面孔。从画面上大家看到,轴心时代以来,轴心时代之后,女性就是这样一幅慈爱的、慈祥的人类之母的形象,或者是中国本土上更熟悉的送子观音。男性女性的关系就这样在人类2500年的轴心时代以来被固化下来。

  这种固化到底带来了什么深刻的变化?以至于影响到今天,这种变化在今天又面临着什么挑战?我们还需要看看历史。在过去500年来,或者最近300年来,男性又发生了什么变化?从画面上大家可以看到这样几幅熟悉的场景,在它的右上角是路德分子,著名的200年前发生在英国工人砸毁机器的故事,中间是我们在四川很常见的挑山工,这边是冯骥才先生写的一个小说,1984年出版,叫《神鞭》,后来被拍成电影和电视。最下面的这幅画是著名的伏尔加河上的纤夫。我们能看到什么?两件事情,第一男性在努力的抗争,与什么东西抗争?与命运,与某种控制的力量,与某种凌驾于人之上的意志来抗争。200年之后的今天,或者最近的50年和100年,这种抗战、追求、进取、思索似乎越来越亢奋,并且逐渐与机器、代码裹挟在一起。所以我说,过去2500年来,虽然东方的、西方的、中世纪的走了完全不同的路径,但是似乎男性的这种样貌迄今没有发生大的变化。

  女性变成什么样子了?这是1909年在纽约发生的一次大游行,一个纽约的内衣工厂发生火灾,140名女工葬身火海。1911年在德国,1913年在法国,1917年在俄罗斯,欧洲、美国这些工业资本主义率先崛起的土壤上,越来越多的罢工,越来越多的运动指向了一个主题,女性的解放。这正是100年来所谓性别平等,女权主义最初的摇篮。包括中国,新文化(300336,股吧)运动等等。但是与这个潮流相伴随的又是什么?是对女性的消费,是对女性身体的消费,样貌的消费,以及这种由女性而延伸出来的一系列的产品、符号象征的消费,这就是截止到目前我个人通过过去几天的思考搜集到的一些图片,我想把它拿出来宣传给大家,是想说明一个什么问题呢?是想说,我们要思考一下的是,男性也好,女性也罢,在今天互联网、大数据、虚拟现实、人工智能、区块链等等这些颇具男性色彩的术语奔涌而来的时候,人类的另一半在做什么?在思考什么?人类的另一半和这一半之间又会发生什么,将来又会发生什么?这是我非常关心的事情。

  就在今天,华纳正在美国上映一部大片叫《正义联盟》,我们待会儿请工作人员放一下之后,大家来略微体会一下,在这些好莱坞的导演们、技术狂人们,美国的思想家们,他们对未来的想像,未来的Cyborg这个名词,将这个名词嵌入到世界影像中,嵌入到对未来描绘的过程中的时候,他们到底在说什么?我们先看看这个小小的视频。

  (播放视频)

  这是一个非常简短的在网上拿到的一个宣传视频,总之这个片子如果长这个面孔的话,我不知道大家会怎么样,我是不会去看的。我拿这个片子想说什么?是想说,今天这些站在世界高科技前沿的,拥有相当强悍影响力的人马,他们对未来世界的想像大致就长这个样子。就是轴心时代以来人类文明基本的长相,这个长相可以归结为两个简单的词汇,第一个词汇是吵架,第二个词汇是打架。大致看一看人类的历史,这两个词汇交替前行,此起彼伏。为什么会是这个样子?因为背后有一个信仰,信仰就是2500年来古代的先哲们,我们的先人们都在问同样的问题,这个世界的本源是什么,世界是由什么构成的。这个东西对不对?对,没有问题,但是今天这种思考方式已经不足以支撑我们对未来的想像。如果我们还延续着追问世界本源这种思路的话,可能我们对未来的构想就是片子里所描述的这个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