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口预期寿命延长,老年慢性病发病率不断增长。老年人由于慢性病发病率高、病程长、治愈率低并常伴有合并症,成为医疗体系中需求量最高的人群。最近世界卫生组织、国家卫生计生委等机构联合发布的中国医改联合研究报告指出,全国现有慢性病患者近3亿,慢性病导致的死亡已经占到我国总死亡的85%,导致的疾病负担占总疾病负担的70%。其中又以老年人群占绝对主体,尤其是高龄老人,常伴有多种慢性病、老年综合征、不同程度的躯体功能下降以及复杂的精神心理和社会环境问题。对于每个个体家庭来说,如何让老年人老有所依,让慢性病得到预防及有效的管理已成为非常重要的社会问题。
![]() 老年人对自身健康和慢性病日常管理的普遍模式是通过自我感知进行主观评价,比如头晕、乏力、疼痛等,在体感不适或加剧时到医院进行检查和治疗。而每个人对肌体不适的耐受力不同,加之老龄人群心理、生理的特殊性,会造成疾病入院治疗发生不同程度的延误,并且很多危险性高的慢性疾病在发病早期,患者自身并没有明显感知。由此催生出多种家用医疗器械,最常见的血压和血糖监测设备,这两种设备对老年慢性病病种的覆盖性不够,尤其与慢性感染性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相关性差。 以此同时,越来越多的商业和投资机构在搭建基于云计算的医疗物联网,提供以远程或共享模式的医疗服务;老年综合评估(CGA)也越来越多受到医院和医疗管理机构的关注并逐步普及。由于前者主要以远程问诊方式进行,其量化数据获取仍需患者到医院按照传统方式进行。后者的评估内容也主要以营养、慢性疼痛、躯体功能等非量化因素构成。所以,现有医疗模式中仍然缺少一种及时准确、与临床具有强相关性、与多种疾病相关、又能够由患者在家取样或操作的综合性量化检测指标,用于老年人慢性病日常管理。 ![]() 因为红细胞寿命反应肌体状况的客观重要性,关于红细胞寿命的研究在上世纪十年代即已开始,且一直没有停止。之前能够用于临床的红细胞寿命测量是通过核素标记法实现,但由于需要在人体内置入放射性元素、测量时间过长以及需要反复采血等明显弊端,逐渐被临床放弃使用。目前国内外临床认可的红细胞寿命测量方法是CO呼气实验法,即通过测量红细胞代谢产物CO(一氧化碳)量计算得出红细胞的生存时间,这个量化指标可以有效地指导临床诊疗。 目前,能够将这项技术实现临床应用的只有广东省呼气试验工程研究中心,其自主知识产权的红细胞寿命测定呼气试验仪,是通过测量呼出气体中痕量的CO(一氧化碳)浓度来反应红细胞的生存时间,而且采气过程非常简便,可由患者在家中进行,其临床应用价值已取得专家共识。该仪器目前只在全国三甲级以上医院和研究机构中使用,若能够普及到基层医院和社区卫生机构,老年人的慢性病日常管理和照护将得到极大的进展。老年人在家中采集呼气样本后,送至附近的社区医疗中心检测,即可获知自身肌体健康的真实状况,医生也可以获得及时准确的数据来跟踪患者的肌体或疾病变化情况。如红细胞寿命值长期低于正常值,或较之前下降,提示免疫系统处于大量消耗中,肌体情况变差;如有上升或持平,则说明肌体情况好转或稳定。 这项检测技术的普及,一方面为医生提供患者及时准确的临床监测数据,采取更有效的治疗干预措施,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客观数据真实反应老年人的肌体状况,缓解老年人对自身健康的盲目自信或焦虑。 ![]() 综上所述,红细胞寿命测定呼气实验法可以用于评估老年人肌体健康水平,完善现有老龄人口慢性病及健康管理的内容,提高健康管理工作的全面性和科学性,是非常有必要尽快普及的老年慢性病监测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