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银保监会“三定”后续人事调整:谢翀达执掌中国保信) 原银监会信息科技监管部主任谢翀达接任中国保信党委书记、拟任董事长,今年61岁的前任吴晓军到龄退休。这是10月8日银保监会在内部宣布“三定”方案中的各部门负责人班底之后,首例涉及会管单位的人事调整。 《财经》记者 俞燕/文 袁满/编辑 银保监会“三定”方案落地后,相应的人事调整亦在进行之中。《财经》记者获悉,原银监会银监会信息科技监管部主任谢翀达接任中国保险信息技术管理有限责任公司(下称“中国保信”)党委书记、拟任董事长,原董事长兼总裁吴晓军则到龄退休。这是继7月原副董事长兼常务副总裁于华调职之后发生的中国保信又一起高层变动。 《财经》记者从多个信源获悉,10月10日下午,银保监会相关负责人一行,赴中国保信宣布,原银监会信息科技监管部主任谢翀达接任中国保险信息技术管理有限责任公司(下称“中国保信”)党委书记、拟任董事长,今年61岁的原董事长兼总裁吴晓军到龄退休。这是10月8日银保监会在内部宣布“三定”方案中的各部门负责人班底之后,首例涉及会管单位的人事调整。 公开信息显示,中国保信由中国保险保障基金有限责任公司(下称“保险保障基金”)出资,于2013年7月31日在北京注册成立,注册资本20亿元。属于原保监会的会管单位之一。 根据银保监会“三定”方案,原银监会信息科技监管部与原保监会统计信息部整合成为统计信息与风险监测部,主要承担银、保业监管统计制度、监管报表的编制披露以及行业风险监测分析预警工作,承担信息化建设和信息安全以及银、保业机构的信息科技风险监管工作。 该部门由原银监会政策研究局局长刘春航任负责人。此前,刘春航曾任原银监会原统计部副主任、主任。此次担纲整合后的统计信息与风险监测部,算是“回归”。 新部门成立后,原保监会统计信息部主任向东则调任打击非法金融活动局局长,原银监会信息科技监管部主任谢翀达则接掌中国保信。 谢翀达:最“长情”的信息科技监管者 (图片来自原银监会) 公开信息显示,谢翀达1988年毕业于清华大学,自2010年起任信息中心主任,2012起任科技监管部主任兼任信息中心主任。2013年,信息中心并入,2015年,科技监管部改名为信科部。尽管谢翀达所在部门的名称和架构几经变化,但其作为负责人的位置却一直很稳定。据了解,能在一个部门任负责人长达八年,是原银监会比较少有的情况。 据了解,2013年,原银监会进一步加强了信息科技的归口管理,以“监管”与“指导”并重的原则,促进科技条线内部以及与机构监管部门之间的协调联动,强化对重点机构、信息科技重点风险领域的纵深监管。在谢翀达带领下,2013年信息科技监管部完成了对12家股份制银行、144家城市商业银行的2012 年度信息科技监管评级,并纳入机构整体评级结果。此外,还针对机构特点制定了评分标准和指标体系,形成了科技监管评级报告。 近年来,随着金融科技和移动互联的不断发展,金融科技勃兴,线下和线上交互,大量金融交易依网而生,科技驱动已被诸多金融机构列为重要战略。2014 年,原银监会推动银行贯彻落实“自主可控、持续发展、科技创新”三大战略。 与此同时,信息科技在金融业的深入渗透而对金融安全可能带来的影响,亦引起监管部门的关注。谢翀达2017年在《中国银行业》撰文指出,在以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为代表的新兴技术与金融业务深度融合、新技术转化应用的过程中,过去的传统经验难以照搬复制,一些新技术的缺陷暴露时间远远晚于实际投入使用的时间,在客观上造成了风险识别过程中的信息不对称,导致风险管控措施滞后。 在谢翀达看来,银行业应兼顾金融科技上层的“金融”本质和底层的“科技”本质,采取“双轮驱动”模式,抓住科技驱动的本质,自底向上,穿透网络、信息、应用去理解、研判、分析上层的各种金融活动。 吴晓军:五年打造“中国保险大数据公司” (图片来自中国保信官网) 原中国保信首任董事长兼总裁吴晓军亦出身于信息部门。据了解,吴晓军生于1957年,早年在军队工作,后加盟原保监会,历任原保监会办公厅副主任、统计信息部副主任和主任等职。2013年4月,吴晓军调往中国保信,负责筹建工作,并于成立后出任执行董事、总裁,后又身兼董事长。同批加入筹建的还有时任原保监会人事教育部主任兼党委组织部部长于华、时任原保监会法规部副主任罗胜、时任原保监会统信部处长王哲等人。 坐拥数亿保户的保险业拥有海量的用户大数据,被视为具有天然的“大数据基因”。然而,多年来保险业尚仍处于数据孤岛,大数据还有待实现有效挖掘和运用。尤其与银行业、证券业相比,保险业在大数据的积累、有效应用等方面尚有不少差距。 据了解,早在2011年,中国保险行业协会曾考虑在车险信息集中平台的基础上成立一家“保联数据股份有限公司”,以期构建一个信息共享互通的平台。 经过几年酝酿,成立中国保信的思路开始明确。2013年1月31日,成立车险信息平台整合领导小组,随后吴晓军辞去原保监会统计信息部主任职务,负责筹建中国保信。 2014年1月15日,中国保信正式对外宣布成立。随后北京分公司和上海分公司相继成立。据了解,根据中国保信的规划,是将其建成为一个统一建设、运营和管理的保险信息共享平台,并建立一套科学的行业定价基准和风险数据指标,为保险公司之间及保险业与其他行业之间的信息交互提供支持。 中国保信成立后,为了顺应交强险的实施,第一项工作便是整合车险平台,以期打破保险数据隔离,实现数据标准和格式上的统一。 成立半年后,中国保信率先实现了33个省市车险平台的大集中。2015年9月,随着西藏地区各产险公司分公司正式接入,全国车险信息平台完成构建。 随后,中国保信整合了保险业近10年的车险业务和行业外涉车产业链有关机构的权威数据,完成车辆信息管理系统建设,并与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合作,建设了VIN(车辆识别码)数据服务系统。此外,研发建设了全国车险反欺诈信息系统、事故车定损平台、车险业务数据监测系统、车辆出险地名标准服务管理系统试点等,逐步完善在车险领域的各类数据的汇集和应用。 据了解,新一代车险信息平台实现了与保险公司投保查询、确认、批改、报案到赔款支付等共核心行业公共流程的交互和管理,已真正成为全行业机动车辆保险的生产管理平台。 |
下一篇:抗癌药专项谈判注重“成果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