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方方 3月11日,青岛一名老人的遗体在海边被发现,身边留有一封遗书,上面讲述了自己在生前经历了痛苦的内心挣扎,前后投入近十万元购买保健品的经过,同时把矛头对准一家青岛保健品公司。 3月15日,央视“3.15”晚会上,一些保健品公司以虚高价格推销产品的伎俩被曝光。一盒出厂价135元的银杏软胶囊,卖给老人高达798元;一盒进货价仅65元的蜂胶胶囊,到了保健品公司摇身一变成3980元,整整提高了60倍。 据苏州市消保委统计,2016年,全市共接到涉及老年人保健品举报292起,投诉100起,主要集中在保健品片面夸大提高抗病力、滋补效用、抗衰老等多方面。 是什么,让一拨拨的老人如此痴迷购买保健品、理财产品无法自拔?本期“星期五调查”聚焦老年人始终绕不开的这一执著购物心结。 A 领免费鸡蛋,诱惑两阿姨四处奔波 免费量血压、免费测血糖、免费做保健按摩、免费领鸡蛋大米……这样的场景,在很多保健品公司门口和海报上并不鲜见。 家住南环新村的刘阿姨和王阿姨,就这样加入了规模十分庞大的“免费享受大军”。每隔三五天,她们就会带着自己的老年卡,加上三五个保健瓶空瓶或空盒,乘公交在人民路、石路、东环路、观前街等地奔波。“退休了没啥事,人家电话打来约我们拿东西、听讲座,不去有点亏。” 刘阿姨说,让她最牵挂的还是这些公司分批发放的草鸡蛋。第一次每人可以领20个,第二次去,保健品公司就要求她必须带人去,否则不能领;到了第三次、第四次领蛋,手里必须有三种保健品空瓶加收据,并且要2015年后单张满3000元以上的。除了鸡蛋,公司还会发一些富硒米、挂面、酱醋、水果、首饰挂件等,免费背后的条件同样都会层层加码。而在一拨拨的“专家讲座”上,向老人拼命推销的多为灵芝口服液、蜂胶胶囊、拔毒追风贴、人参鹿茸丸、磁疗仪、眼部按摩仪、水疗按摩床等,少则几百元一盒,多者上万元,并且一介绍就是购买三五个疗程才“有效果”。 不久前,刘阿姨和王阿姨接到通知,邀请她们去无锡两日游,每人只需交99元,就可领到运动鞋、小推车、大礼包、收音机等奖品,两位阿姨和30多位老年人欣然前往。一到目的地,好些姑娘小伙就端来热水让老人泡脚,揉腿敲肩的同时,“叔叔阿姨好”不停嘘寒问暖拉家常。到了晚上,老人们就被邀请听“养生专家讲座”,其间不仅有“专家教授”演讲或传授养生等知识,还会安排一些“治好”各种疾病的老年人上台现身说法,宣称公司“知名”、产品绝对“包治百病”。 今年2月,刘阿姨和王阿姨又被邀请到永霖大厦一家保健品公司,这次公司是给她们现场发红包,最低10元,高的100元,条件是必须留下每个人的电话号码,不留不给。而一字向她们摆开的,是号称“抗辐射”、“能解毒”的进口磁疗枕,每个标价都要一两千元。 “这些年,虽然我拿了不少免费鸡蛋,但同时付出的,是花了不知比鸡蛋高多少倍的钱,买了一堆乱糟糟的东西。”刘阿姨不无沮丧地告诉记者。 每年春节前后和金九银十秋季是老人们购买保健品的高峰期。过年时节,小辈人多半会孝敬老年人,给些购物卡或零花钱,手里有了闲钱,老年人总会琢磨着给自己或亲朋好友买些保健品;到了秋天,一些保健品公司会趁着秋高气爽,带领老年人定期旅游或听讲座、开联谊会,一来二去,很容易把老年人的购买欲望吊得老高。 B 老年人为啥总陷入“买买买”怪圈? 平日里生活非常节俭,可提起买保健品,出手之大方令人咂舌,花个几千上万元比比皆是,这是眼下许多老年人的真实写照,难道老人就喜欢这样疯狂花钱吗?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夏雪媚在社区服务多年,在她看来,老年人之所以突然花钱变大方,原因有三:首先是孤独心理作怪。老年人退休在家,社会功能逐渐丧失,听广告讲座正好可以满足老年人的社会心理需求;其次是暗示心理作怪。一般老年人都存在“怕老、怕病和怕死心理”,只要宣传说什么东西对健康有好处,就会不计后果买回来亲自尝试;三是情感缺乏。保健品销售商的情感营销、健康营销、价值营销等正好乘虚而入,让做什么就做什么。 比如,在推销保健品的骗术中,以“免费”为诱饵先吸引老年人的手段最具有欺骗性,也最容易得手。先通过免费旅游、免费赠物、免费聚餐、免费体检等方式,使老年人觉得自己碰上了“天上掉馅饼”的好事,推销人员再通过花言巧语,使老年人放松心理防线,最终掉入推销人事先设的陷阱中。 “老年人年纪大,身体难免会有这样那样的毛病,对死亡的恐惧、对长寿的奢望,导致他们特别相信保健品,认为吃了就包治一切。”苏州科技大学心理学教授鲍谧清一语中的。 鲍谧清说,造成大多数老年人受骗的原因,不是保健品公司有多精明,更多时候是老年人的“心理作祟”使然。公司通过组织“健康讲座”、“会议营销”等来满足老年人“被尊重”的心理诉求。比如,一些长者工作时“独当一面”,可退休后失落、自卑感顿生,如果能参加个会议、听个讲座来填充心理空白,自然乐此不疲。与此同时,老年人爱贪小便宜、信息闭塞、对外界认知有误区以及从众心理等,均导致消费时存在极大的盲目性。 为此鲍教授建议,要想消除这种现象,多陪陪老人是关键。子女应给予老人更多的精神关怀,采用正确的方式劝导老人。比如子女应尊重老人的价值感,让老人感受到子女把他(她)的健康当回事;用事实说话,不要执著于用嘴反对老人买保健品,子女越劝越会让老人产生逆反心理。可以适当地偶尔顺从他(她),之后可以带着老人一起,拿着老人购买的保健品与正规医院、药房的类似产品进行价格对比,这样才更有说服力;鼓励老人多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如体育锻炼、书画、唱歌、养花等,充实老人的精神生活,并帮助老人尽量参加社会活动,多走出家门广交益友,多与同龄人进行沟通和交流,让老人感受生活乐趣。 C 儿女们,别让你们的爸妈太孤独 不久前,苏州市民政局公布了苏州市老年人口数据,截至2016年底,苏州市户籍总人口6781957人,其中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1708816人,占户籍总人口的25.2%。这也意味着,目前在苏州,平均每四个人中就有一个老年人,苏州已经步入深度老龄化社会。 苏州市民政局老龄办主任刘贵祥预测,在21世纪前30年,我市老年人口将持续增长,其中2010年-2017年以及2020年-2030年老年人口将快速增加。到2030年,老年人口将超250万,所占比重也将上升至37.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