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养生图库 > 茶饮果蔬 > 广州骑楼活化:网红民宿店、文创店、茶饮店扎堆

广州骑楼活化:网红民宿店、文创店、茶饮店扎堆

时间:2018-10-12 04:50  来源:  阅读次数: 复制分享 我要评论

广州骑楼活化:网红民宿店、文创店、茶饮店扎堆

■北京路骑楼街上的树德生活馆是一家集文创设计、咖啡、图书、手工为一体的创意生活复合体验店,爱街拍的00后眼里的网红店、打卡点。

■策划统筹:何姗

■采写:新快报记者 何姗 黄婷

图片提供 树德生活馆

“好好生活,因为总有个人惦记着你!”

最近两个月,路过北京路财厅前北段骑楼街的人都会被一家门店骑楼柱的这句话所吸引,停下脚步,只见门头上挂着“树德生活馆”的店名,这是一家什么店?

在左右两旁一派沉稳庄重的老字号里,这家新店跳脱着小清新:明亮温暖的灯光,满眼的白色、原木色调,简洁质朴的水管陈列架,不论是00后90后,还是满头银丝的阿婆,都禁不住踏入店里,哇——

“真系好有特色啊!”

“纸皮书包超得意啊!”

“好文艺,好钟意啲feel!”

“有新鲜感,要慢慢睇,慢慢领会。”

这里不仅有设计独特的文创生活用品,还可以跟闺蜜来high一个tea,也可以在安静的一隅坐下翻翻书、做做手工,不少人都会掏出手机对着每个角落拍拍拍。

这其实是一家集文创设计、咖啡、图书、手工为一体的创意生活复合体验店,一些爱街拍的00后眼里的网红店、打卡点。

过去一年里,像这类新鲜有趣的网红店、民宿茶饮店悄然空降广州老城的骑楼街——在最美骑楼街恩宁路啜一杯柠檬茶,享受一晚小资民宿;在商业地标北京路骑楼街玩玩手作;在中山六民国骑楼的露台上搞一台生日趴;在宁静低调的德政北骑楼里开一场公司年会,已成为最时尚的生活方式——

“旅行最初就想体验这样的老式骑楼,真的找到了,而且远远超出所有人的预期!”

“给广州的特色老建筑赋予新生,给顶楼套房的天台疯狂打call,店主也很可爱!下次来广州还住这家!”

骑楼街不再只是清仓大减价、批发市场、仓库、72家房客、外来工宿舍的代名词,这些时尚网红店化腐朽老楼为神奇,挖掘骑楼独有的文化魅力与空间趣味,注入时尚新体验,改写着骑楼街在人们心中的传统形象。既保护了百年老楼,也提升了老城的生活品质;既带动着传统业态转型升级,也重塑着骑楼街的灵魂。

骑楼街是广州城市名片

但被批发市场物流仓库占据

北京四合院,上海石库门,广州骑楼街。

广州是中国骑楼建筑发祥地,规模与建设水平在全国首屈一指,骑楼街代表了广州的荣光,也日渐成为广州的伤恸:

发端于1912年,经1918年拆城墙扩马路的风潮,因为适应南方潮湿多雨、炎热高温的气候,又有利于商业活动,骑楼一直是广州街景的主格调、最具特色的城市风貌、文化名片,它是千年商都的形象代表,见证着近代化的历程。

但是,在地铁建设与内环路建设中痛失中山路、六二三路后,曾经风华绝代、如今风蚀残年的骑楼街却被专业批发市场、物流仓库、5元一件的服装店压榨式使用,备受摧残;主流商业场所的风头又被名店云集、吃穿玩一体化的购物中心夺走。

骑楼街里的竹筒屋,因两边共墙、面宽小,进深大,门窄小、室内狭长阴暗,被指采光通风差、改造困难,无论是上居还是下铺,骑楼街都被认为无法承载现代人的生活与消费,往昔繁华热闹的骑楼街似乎只是行人避雨的通道。

改造本土特色骑楼成风潮

首层做文创店、茶饮店,二楼以上做民宿

“骑楼这么有广州特色,非常适合作为一个景点让外地游客来看广州。做仓库、批发市场我觉得很浪费。如果可以做成新型业态,整条街就可以吸引不同的人来。”

90后的广州女Chloe对骑楼情有独钟,住遍了世界各地风格多样的民宿,Chloe留学归国后便一心寻找有广州本土特色的骑楼,与她同为90后海归的老公一起,专职做民宿。

近年来,有历史文化底蕴的老房子渐受富人、建筑师、文化人、海归8090后青睐,“老宅新生”而成的画廊、咖啡馆、工作室、民宿、精品酒店受热捧(详见新快报2013年1月8日《百年老房子成富人文化人新宠》、2016年7月19日《来广州作客,现在流行住老房子民宿》)。最近一年,活化利用老房子的风潮终于从独栋的东山小洋楼、古村青砖房吹进了被时尚遗忘的骑楼街。

这些骑楼街多属于《广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中划定重点保护的一类骑楼街,既有近百年积淀、大名鼎鼎的商业街,也有1930年代宁静幽雅的居住街区。改造难度小、修缮费用较少的钢筋混凝土结构的骑楼成为首选。

延续传统骑楼“上居下铺”的特点,但“居”与“铺”都被置换成现代时尚的业态,首层开文创店、旧物店或茶饮店、茶座,二三楼及天台办民宿或工作室。

这些骑楼既有自家物业,多数都是从地产中介处租来的私房。此前,这些骑楼多被用作仓库,或空置多年。

骑楼特点可让空间体验更美妙

利用天井开窗改善采光通风

“有趣!”——很多建筑师都不约而同地用了同一个词来形容他们对骑楼老房子的喜爱。在不少人眼中的骑楼的缺点,比如大进深、不规则等等恰恰是他们觉得有趣的地方,可以让设计更有创意,同时带来不一样的体验。

树德生活馆合伙人林潼参与了北京路树德生活馆348复合店的骑楼改造,有30米的进深,非常阴暗,中间还有一个小斜坡,斜坡上去是狭长的过道,上方还有三条梁。他们用灯光来改变阴暗,把斜坡变成了阶梯,上面的三条梁,分别放进了三句诗,狭长的过道变成了图书陈列空间,从过道穿过,每走一步都是一句诗。

“把进深活用起来了,变成了移步换景、层层深入的体验,最开始宽,中间窄,进去里面又宽了,我们刚好分了三个不同区段去做了不同的产品陈列。”

“骑楼的空间体验很美妙,这的确是购物中心没有的。”林潼一说起骑楼就两眼放光。北京路的分店是树德的第一家“街铺”。

可是,骑楼的竹筒屋共墙,没窗,大进深,采光通风差,本地人都搬走了,又如何能改成民宿让客人住得舒适安乐呢?

传统的竹筒屋是通过房子中间与房后的天井采光与通风的,在改造骑楼为民宿时,所有人都注意保留了天井,并最大限度地利用天井采光通风。

“我的法宝就是不断开窗。”

建筑师李永泉刚刚改造完一间有16米深的骑楼,这个房子一边墙没有窗,另一边墙跟隔壁的冷巷只有一条缝的距离,窗子只能通风,无法采光。房子的业主把中间的小天井封起来了,所以第一个房间就没有窗。但这个房间的后面就是天井,李永泉把对着天井的墙打开了一个窗,又在房间与厅相隔的墙上开了一个窗,这样就有两个地方进光,房间顿时亮起来。

集酒店K厅会议室于一体

骑楼复合空间可多功能使用

改造后的骑楼能够承载现代人的生活与消费吗?

李永泉改造的民宿有三层、6个房间,一个厅可以开会、聚餐,还有一个厅可以看电影、唱卡拉OK,屋顶还有一个草木扶疏、有摇椅、有沙发的大露台,可以晒着月光聊聊天,鸟瞰老城的万家灯火。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