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8日从铁路公安局获悉,国庆假日期间,各地铁路公安机关认真落实各项安全防范措施,共破获倒票案件683起,抓获倒票人员726名,缴获车票15493张、假车票10562张。(10月9日中国网)
每当节假日来临,“抢票”总会成为热议话题。很多人为了抢到一张车票,不停地刷手机、打电话,却难以如愿。不法分子看中了此次“商机”,以低廉的价格优势制造假车票,并在市场广泛传播售卖。然而,看似“雪中送炭”的背后,却带来了更多的信息泄露、钱财诈骗等诸多问题。国庆期间,全国铁路公安机关严打倒票行为,共缴10562张假票,重挫了制贩假票者的嚣张气焰,着实大快人心。
年年打击假票,为何仍会猖獗泛滥?笔者认为,一是假车票具有巨大的利润空间。一个模版、一台打印机就能使假车票“源源不断”地生产,而现有的法律制裁执法不严,与其所获利润不成正比,震慑不足。二是假车票具有市场。国庆期间虽有铁路部门的运力调节、增开列车,但某些热门方向车票仍存在供不应求的客观事实。三是部分旅客对于假火车票危害性认识不足。一些旅客明知购买的是假火车票是错误行为,却被一时心急蒙混了头脑。
无论是造假票还是用假票,都要三思。《刑法》第二百二十七条规定,伪造或者倒卖伪造的车票、船票、邮票或者其他有价票证的,构成刑事犯罪,最高可达七年有期徒刑并处罚金。用假票者或许能图一时方便,但同时也为自己种下了“苦果”。不仅丢失了最起码的诚信,更触碰了法律底线。不仅要没收车票并按乘车区间票价的相应倍数进行罚款外,还将采集持假证者的个人身份信息,并纳入个人诚信信息系统,严重影响信用贷款、升职求学等,实在得不偿失。
铁路部门要加大检查力度,一经发现假票,通过旅客提供的信息查找源头,揪出幕后黑手。还应联合社会媒体部门在网络、电视、报纸、杂志等向旅客宣传辨别假车票的知识以及危害性。公安机关要加大打击力度,摸透假车票的犯罪特点和规律,对犯罪分子严惩不贷,绝不姑息;旅客要保持警惕,从正规途径购买车票,断了假车票销售这条非法经济链。即使出乘的车票已经售完,也可以通过换乘等方式,购票假票是“下下策”。
遏制“假票风云”不是铁路的“独角戏”,更需全民齐参与,共同抵制打击。只要多方多方共同努力,定有一个美好的节日出行环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