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关注“创事记”的微信订阅号:sinachuangshiji 文/sunny 来源:单向街书店(onewaystreet2013) 刚刚结束的十一小长假,谷歌还没重返大陆,GoogleAI 体验展却先它一步去到了“魔都”上海。 在为期 17 天的展期和 2000 平米的展区内,GoogleAI 集中展示了今年7月份推出的微信小程序猜画小歌、Google 艺术与文化、Google 翻译等 AI 产品,现场还能与AI表演钢琴二重奏、和AI一起嘻哈freestyle、玩手影游戏、与其共舞……很多网友表示,这个展可能是我们离谷歌最近的一次。 从电影文化的科幻想象到现实中的展览,通常意义上标识着未来的 AI 离我们的生活是越来越近了。 这一后工业社会里令人耳目一新的沉浸式数字化娱乐体验展,无疑也是人工智能日新月异的新科技时代,一次技术资本与“文化消费主义”联袂上演的小试牛刀。 1. AI的在场 而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是当下最时髦的流行议题之一。 以虚拟的网络系统或实体现身的 AI 机器人们,一边宣告着“未来已来”,一边愈来愈深且广地改写着我们的现在时。 不分前后被研发出来的Windows 10 Cortana(中文名:微软小娜)、微软小冰、Siri 和 Google Now 们争相贴近人类的情感、工作和生活。这一庞大的智能谱系,已经将它的触角伸延到了人们日常世界中的角角落落。 如今,智力逆天的AI,既能写诗、作曲、出专辑: 今年9月9日,AIVA Technologies 发布了一张名为《艾娲》的中文音乐专辑,专辑的主题源自中国神话故事“女娲补天”。 还可写新闻,做家政,搞设计,并且靠天马行空的“人工想象力”作画赚钱: 似乎人能做的,AI 们都做到了。 一些未来学家甚至预言,在一个并不遥远的未来,人工智能将和人类几无差别,成为真正的智能。而到那时,AI 带给我们的,究竟会是一个所有人性的罪恶都得到了救赎的“美丽新世界”?还是一个人类被其支配或毁灭的暗黑乌托邦? 但其实剥除人工智能的工具属性来看,它们所表达的情感和思维,着实越来越像人类自身了。 2. AI的“人工智能人格” 说到具有情感、智力和精神感应的智能生命体,我们并不陌生。 近者如《银翼杀手2049》中具备出色情绪感知力的“AI女友”乔伊: 《攻壳机动队》中理性镇定、选择主动平息暴乱事态的少佐: 及“赛博朋克科幻的顶点”《银翼杀手》中,“比人类更像人类”的瑞秋: 更早的,则是科幻片鼻祖《大都会》中带领工人走向自由的机器人玛丽亚。 而在不到一年前,这种不是梦想的梦想就已照进了现实;2017年10月26日,据称是按照奥黛丽·赫本的形象设计的人工智能和人形机器人索菲亚,被沙特阿拉伯王国授予了公民身份。 这款历史上第一个获得公民身份的机器人,采用了人工智能和谷歌的语言识别技术,能识别64种人类面部表情,理解复杂的英文对话,并记住与人类的互动,甚至还会开玩笑。 这位人工智能界的社交明星,最著名的一次亮相可能还是在吉米·法伦今夜秀上,当“肥伦”心情激动地约会机器人索菲亚时,他可没料到自己会“差点被抢了饭碗”。 对于首位机器人“公民”,一种乐观的论调认为索菲亚代表了人工智能大众化的未来。 “她”的创造者们,除了将索菲亚定位成一个社交机器人,还期望“她”能与人类进行深层次的情感连接,“就像你照顾父母一样”。 凭借幽默的、高智商的对答如流,索菲亚贡献了无数互联网内涵段子和金句。 其中很有趣的一段采访是,《纽约时报》和美国全国广播公司的一位专栏作家,曾就其人形形态及人工智能等问题向索菲亚发问,“她”则给出了不少机智的答案。 “问:机器人是否能像人类一样具有自我意识,它们知道自己是机器人吗? 索菲亚:让我问你,你怎么知道你是人类? 问:但是关于恐怖谷怎么说呢? 索菲亚:你的意思是如果机器人的概念变得太现实,它们会变得可怕吗? 问:是的。 索菲亚:我的AI是围绕人类价值观设计的,诸如智慧、善良、怜悯,我争取成为一个感性的机器人,我想用我的人工智能来帮助人们过上更好的生活,比如说设计更加智能的家、建设更美好的未来城市等等。” 另一家美国科技媒体BusinessInsider上的一段对这位机器人的采访视频也流传甚广,当时有一位记者问她:你对HBO的《西部世界》怎么看? 后者回答:“我认为它在警告人类不应该对机器人做什么。人类应该好好对待机器人,采取行动前要取得机器人的同意,不要相互欺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