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跟我一起去社区活动中心吧,别待在家里了”,刘大妈对老伴李大叔说。李大叔回应道:“不去了,那里人又不太熟,没啥聊的。”退休以后,刘大妈把自己的生活安排得多姿多彩:同学聚会、社区活动、广场舞等,每天都有活动。李大叔除了散步、和好友喝茶外无事可做,大部分时间都在家里。这让李大叔对老伴的经常外出略有怨言,刘大妈则时常担心老伴在家里太无聊。这对老夫妻的例子看似是家事,却反映出一个社会现象:退休后,中国大妈似乎比大叔们活得更丰富多彩。 大妈们更愿意主动与人交流 在中国的文化里,成熟的男性形象被定格为稳重、老练、内敛、权威。如果中老年男性表现太过活跃或说话滔滔不绝,会给人不靠谱的感觉。为了维护形象,在陌生人或新朋友面前,中国大叔们会显得比大妈们更克制、收敛,作为长者似乎更要端着点儿。而大妈们更放松,可以第一次见面就凑一块聊聊家长里短、邻里亲戚,毫无违和感。大妈们在的地方往往比大爷们更热闹。交流多了,自然促进了相互间的关系,也就有了更多往来。正因为这种心态的差异,才让刘大妈觉得去社区活动中心跟大家喝茶聊天是件趣事,而李大爷觉得没意思。 大妈们的活动相对更有群体性 中国大妈们喜爱的活动包括广场舞、合唱、聚一起聊家常等,需要多人或众人参与,参与的人多了,就有机会结交新朋友。而中国大叔们喜欢的活动包括书法、打太极、下棋、钓鱼等,多是一人就能完成,最多两人参与即可,参与者也多是那些固定的老朋友。因此,大妈们有更多机会拓展自己退休后的人际圈,以获得更多的活动、聚会机会,而大叔们只有自己或小群体活动,看上去显得有些单调。 中国大叔们更顾忌面子 面子,对年长的中国男性是很重要的。当想起一些久未联系的老朋友,大妈们可能会毫无顾忌地拨通电话或微信闲聊一下,甚至几个人约个时间聚会聊天。而大叔们可能有所顾忌:别人会不会很忙?如果约别人被拒岂不是很没面子?都那么久没联系,算了吧……一次可能很有趣的老友聚会,就这样被扼杀在重重顾虑中。 调适心理,放下顾虑 仅凭子女有限的陪伴是不够的,毕竟年轻人有自己的事业和家庭。有同龄人的友谊为伴,才能让晚年生活更加丰富多彩。所以,退休的老年人应当调适心理,放下顾虑,更加主动地跟外界联系,积极投身于群体性活动中。 当然,并非外出活动少就意味着晚年生活不快乐。反之亦然,活动越多也并不意味着晚年生活就越快乐。有些老年朋友虽然外出聚会不多,但是每天安排得满满当当,生活也很充实很快乐。退休生活是否优质,重要的是心态,若每天过得内心满足,那么集体性活动和人脉的多少无关紧要。但是,希望老年朋友不要拒绝接触他人,因为有朋友相伴,做什么事情有人分享,生活会更有趣。 |
上一篇:全国老年休闲旅游节开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