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迟交税款10年 宗庆后是否构成偷税罪
2008-4-16 8:37:01 保护视力色:字体:大 中 小
猜想
达能始终沉默秦鹏真是“深喉”?
焦点
奖励股究竟是什么?是因为举报才补交?为何会有妻女账户?
声音
商务部:税案与达娃纠纷应无太多牵连
娃哈哈工人:不担心失业
昨日下午,原娃哈哈工会顾问、和君创业咨询公司的李肃做客新浪网,曝出宗庆后税案内幕。李肃声称,举报宗庆后偷税是达能的阴谋。他还对一些焦点问题予以回答。在此前的“达娃之争”中,和君创业曾数次力挺宗庆后。娃哈哈工会律师吕良彪(音)也参加了昨日的网上交流,也力挺宗庆后。
焦点访谈1
秦鹏导致“偷税”?
“是他忽悠了宗庆后”
主持人:你声称已经看到了签署的4份合同。
李肃:这几份合同我看了一下,分为两类:一类是服务合同,相当于咨询合同,很简单。我最关心的是股权激励合同。这两份合同大体上都聚焦在一个模式——无息贷款协议。因此,宗庆后收入的性质大体上是这么两部分:一个是服务合同的性质,另一个是股权激励的收入。
主持人:合同提到谁来付税?
李肃:确实,这几个合同里都提到由宗庆后自己来付税。
主持人:也就是说如果没有上税,是宗庆后自己的原因?
李肃:从合同里看,应由他本人纳税,因此他才需要去交税。
主持人:但为什么宗庆后说是秦鹏告了他?
李肃:我听到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信息,就是达能每次支付时,都差了一块没有给宗庆后,然后秦鹏告诉宗庆后,已在新加坡帮他完税了。这导致宗庆后长期认为,这个问题并不是问题,每一笔都帮他上税了。
达娃官司打了将近一年,在2007年的7、8月以后,我听到娃哈哈方面的法律专家才谈到,达能提出要告宗庆后3宗违法:国有资产流失、索要商业贿赂、偷逃所得税。
由此引来了娃哈哈内部自查问题,最后聚焦到个税上。在这样一种条件下,他们就到税务部门申报了这笔总收入,该交滞纳金多少,最后交上了。大体上是这么一个事实过程。
焦点访谈2
因为举报才补交?
“交税时并不知有举报”
主持人:但是,去年8月,有一位自称“税务研究爱好者”的人举报宗庆后偷税。时隔两个月后,他才把这笔税补上,究竟他是被举报了之后补上的,还是说他是自查之后补上的?
李肃:我听到的是,他们至今也没看过什么举报,这种举报的东西很难跑到他这儿来。
公司上下,一直到宗庆后本人,从来不知道谁举报他了。因此,当时他交的时候,并不知道任何举报的问题。
主持人:但其他人可能会认为,这是被发现偷税后找的一个理由。
李肃:他们打架打了一年,宗庆后认为根本就没有什么税收问题,所以他敢去对抗达能,敢于在舆论里造这么大声势。如果秦鹏没说过这句话,宗庆后从打架的第一天起就应该赶快去补交才合乎常理。
主持人:目前个税还差几百万,是吗?
李肃:这几百万是一个算账问题,历史算账的时候可能该这么多,算到最后又差了几百万,那是税务人员失误导致的,并不是什么漏税逃税,没这性质。宗庆后绝不是交不上几百万的人。
主持人:现在税务部门没有一个声音出来。
李肃:这件事,整个3个亿是不是偷税根本没定论。如果假定最后能证明是秦鹏当时骗他,那应该追究达能。从这个角度讲,我们认为达能在这件事上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主持人:有网友认为,宗庆后自称是最廉价的CEO,但是现在看来他并不廉价。
李肃:在这个问题上我是这么看,从工资待遇来说他是廉价的。从另一方面讲,他的股权激励、股权收入,绝不会是廉价的,但这不是他直接的CEO工资收入。
焦点访谈3
凭啥说是秦鹏举报?
“不会有别人”
主持人:宗庆后说这件事肯定和达能有关,举报的人是秦鹏,是不是私底下秦鹏已经跟他通报过?
李肃:反正我调查下来感觉,这件事其实是有秦鹏去陷害宗庆后的性质。除了达能,不可能是别人揭发。而达能又传话来要揭发他、告他,因此,从历史上所有形成的东西去看,宗庆后说是秦鹏检举他,我认为是很正常的。我认为,像他们这种合同,应该说是比较机密的合同,除了达能真正把它公布出来、拿出来,然后去检举,不会有别人。而现在娃哈哈内部大家最气愤的是,他们觉得是达能设计陷阱,说给我们交了税,最后又告我们没交。
主持人:刚才李总已谈到,合同上写的是由宗庆后交。
李肃:这是合同文本上的问题。另外,文本这样写,但是实际当中会做一些变通,比如说少给你几百万,我就告诉你这钱我帮你交了。也可能会有一些约定俗成,不是非常专业的人士也很容易犯这个错误,或者说有这个疏忽。这是第一。
第二,我国刑法规定,偷税罪主观犯罪非常明确,另外偷税额占应纳税额的10%以上,必须同时具备这两个条件。并不是税务机关来查我,我才赶紧去交,不是这个事情。
主持人:宗庆后就没有责任吗?
李肃:如果他是受欺骗,他就没有责任。
主持人:如果达能欺骗他,他有没有权利再去告达能?
李肃:我认为有,我认为达能现在在商业贿赂上,在为达目的而采用的各种手段上,有大量的东西可以证明它不是一个守法的公司。
焦点访谈4
为啥有妻女账户?
“当时是因为技术问题”
主持人:银行账户也引起大家的疑问,因为这个账户不仅是宗庆后的,还有他妻子、女儿等人的,这是为什么?
李肃:在宗庆后的概念和娃哈哈人们的概念里边,他们认为像服务协议这种东西不能认为全是宗庆后个人的收入。因此就划到这边来了,这是一个解释。
还有一个问题,关于他的妻子和他的女儿,能不能代他接收的问题。我听到的是,当时是因为技术问题而有这些账户。
主持人:我们算了一下,4000万美元如果换算成人民币,也就大约是2.8亿元,但是现在看到他仅上税就上了很多。
李肃:等于宗庆后上了一笔个人所得税实施以来的最高税额。宗庆后最后不选择到境外去用避税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因为他认为自己坦坦荡荡,达能欺骗我,我可以追究,但我们到底该上什么税我们得去上。从这个角度来看,他其实并不是一个逃税者。
吕良彪:这么一大笔收入,涉及税收的问题有这样几点需要看:
第一,对于这一大笔税收,合同约定双方由谁来交。
3大猜想
嘉宾力挺第一种
李肃在谈话中,一直剑指达能,对于宗庆后补交税款的举动,李肃讲了3种可能性,他认为第一种最有可能。
第一种,宗庆后被欺骗和误导。也就是秦鹏告诉他,已经在新加坡给他交了税。如果是这种情况,就应追究达能和秦鹏的责任,是他们误导了宗庆后,导致他最后才补交。
第二种,宗庆后不知道有税收问题。最后是因为达能威胁他,他才想起来这是漏税问题。
第三种,宗庆后明知故骗,人家揭发了,没办法才去交。
真是秦鹏举报?
达能始终沉默
无论是宗庆后本人还是力挺他的李肃,都接连将此次“税收门”事件的始作俑者指向达能和秦鹏。比宗庆后更激动的是李肃,他甚至认为,宗庆后应该将达能推上法庭。
对于宗庆后阵营的上述看法和激烈言论,达能连日来的态度都是置之不理。在宗庆后税案首次被曝光当天,面对坊间“那名自称"税务爱好者"的举报人与达能有关”的猜测,达能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不予回应;在宗庆后独家对记者曝料称举报人即秦鹏时,达能也明确表示对此不予置评;同样,对于李肃的升级版本——“秦鹏陷害宗庆后”一说,达能既不承认也不反驳。
达能和秦鹏究竟怎么看呢?截至昨晚记者发稿时,达能方面和秦鹏仍保持沉默。
调查
商务部:税案与达娃纠纷应无太多牵连
商务部相关官员昨日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对于宗庆后涉嫌偷漏个税案无法作出评价,但相信该案件与达娃纠纷不会有太多牵连。
目前,商务部外资司正在履行政府职能,以协调的角色派出高级官员参与“达娃纠纷”,并给双方提供了谈判平台。业内传闻,达能与娃哈哈或通过3种方式延续谈判:一,合资公司与非合资公司整体上市;二,达能并购非合资公司股份;三,娃哈哈并购合资公司股份。
钱卫清说,目前来看,第一种方式已经不可能达成;第三种方案的可能性更大一些,但双方在价格上面差距太大。
钱并没有透露具体金额,只是表示,达能方面的价格不太现实。实际上,此前达能投资娃哈哈的钱大部分已经拿回去了,同时对公司的管理、经营也没有任何价值。
截至目前,双方仍未找到新的突破口,谈判进程已停止。钱卫清介绍,宗庆后现在每日仍参与公司的管理工作,公司的营销管理也属正常水平,并没有因“达娃纠纷”而耽误。
本报记者昨日再次联系国家税务总局稽查局,询问宗庆后涉嫌偷漏个税案,相关负责人仍表示无可奉告。记者拨打浙江省人大常委会全国人大代表联系处处长袁薇,也无人接听。
工人:不担心达娃分家致失业
娃哈哈多家合资工厂的生产未受“达娃分家”消息影响
宗庆后14日独家向《每日经济新闻》透露,娃哈哈和法国达能集团间的谈判已正式破裂,如今,娃哈哈只等“清算了合资业务资产,拿到自己应得的部分”。昨日,记者在走访了娃哈哈在杭州的多家合资工厂的3个生产基地后发现,宗庆后所谓达娃分家还未进入实质阶段,合资工厂尚未受到这个言论的影响。
达娃分家,工人不担心失业
昨日,记者在分别走访了娃哈哈主要生产八宝粥和纯净水的秋涛生产基地、主要生产保健品的医药保健品基地、主要生产碳酸饮料的下沙工业区基地后了解到,目前,已有部分娃哈哈生产线上的工人听说了达娃即将“分家”的消息。
但娃哈哈几大生产基地内的合资工厂和非合资工厂的生产均无异常,这些已听说达娃即将分家的工人,在被问及“是否担心将来可能会失业”时均表示不担心。其中一位在娃哈哈秋涛生产基地上班的魏师傅对记者表示:“就算是和达能分家,宗老板肯定还是会把娃哈哈做下去的。”
据记者了解,娃哈哈秋涛生产基地、医药保健品基地和下沙工业区基地中,分别都有数个包含达能资产的合资工厂。截至目前,这3个生产基地内所有工厂的生产,还没有因为达娃即将分家而受到影响。而接受记者采访的工人也大多表示,不知道宗庆后正因涉嫌偷逃巨额个人所得税在接受税务部门调查。
同样表示对宗庆后税案并不知情的娃哈哈下沙工业区基地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不管娃哈哈的合资业务是不是会被分掉,基地内所有工厂“生产经营如常,没有任何改变”。
而对于宗庆后单方面曝出的达娃要彻底分家的消息,当事的另一方达能昨日仍然拒绝置评。
宗庆后:不怕达能“吓一吓”
宗庆后认为,举报他十年来持续偷逃巨额个人所得税是达能所为,目的在于以此作为达娃纷争中达能威胁宗庆后的武器。
“达能还以为,吓一吓我们就怕了!”这是近日身陷税案风波的宗庆后,此前接受记者采访时,对历时十个月之久的达娃之争中交战双方当下心态的概括。
虽然宗庆后两天前曾亲口告诉记者,今日之前,娃哈哈方面会将他所涉及的税案“真相公诸于众”,但截至记者发稿前,除了此前曾作为娃哈哈工会委托代表参与达娃侵权官司的和君创业咨询公司李肃于昨日下午发表了一些“挺宗”言论外,宗庆后和娃哈哈一方并无任何“公布真相”的举动。
昨日,记者先后两次前往位于杭州市清泰街的娃哈哈办公楼,但宗庆后本人及娃哈哈新闻发言人单启宁均拒绝接受进一步采访。
律师:税案对“达娃纠纷”影响不大
娃哈哈公司法律顾问、大成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钱卫清律师昨日表示,此次曝出的宗庆后涉嫌偷漏个税案,有可能是达能方面的有意安排,他们认为这是制约宗的杀手锏。但这都不可能对“达娃纠纷”产生影响。
钱卫清表示,关于宗的个人案件早前就已经发生,并及时处理过。但媒体报道得并不全面,提供信息过于零散,容易让关注“达娃纠纷”的各方面人士产生联想。可以说,这件事情对“达娃纠纷”整体的影响有限,因为判断“达娃纠纷”的未来趋势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而涉及“达娃纠纷”最核心的是利益问题。所以说,宗的个人案件不会影响谈判的实质。
娃哈哈公司法律顾问吕良彪律师说:“现在这个局面,双方实在没办法走下去了。”“不如直接走法律程序,直接清算公司资产,品牌作为资产的一部分。”
“法国公司可以为了利益,请法国总统出面协调。中国政府亦应该起到相应的作用。”吕良彪说。
点评
税务专家:是否犯罪取决于调查结果
日前中央财经大学税收与财务管理系主任、国内著名财税专家蔡昌从税务的专业角度,对宗氏税案进行了分析。
宗庆后是否偷税
在我国税收实践中,偷税被解释为:“纳税人伪造、变造、隐匿、擅自销毁账簿、记账凭证,或者在账簿上多列支出或者不列、少列收入,或者经税务机关通知申报而拒不申报,或者进行虚假的纳税申报,不缴或者少缴应纳税款的,是偷税。”
按照这一界定,宗庆后如果涉嫌偷税罪,当属于进行虚假申报导致少缴税款的行为。
宗庆后是否构成偷税罪
但偷税和偷税罪是两个概念。偷税行为并不一定构成偷税罪,这主要看偷税的情节是否严重。
对于宗庆后在税务调查开始之后、立案前夕补交的2亿多元税款,只要税务收缴入库,就要按照已缴纳税款对待,不作为其界定偷税罪的基数。这也体现出中国历来传承的“坦白从宽”的法制思想和治税方略。
宗庆后是否构成偷税罪,这取决于调查结果。但不论如何,只要他存在没有按期缴纳税款的行为,就负有缴纳滞纳金的义务和责任。即从滞纳税款之日起,要按日加收纳税款万分之五的滞纳金。
网上争议
宗庆后是否有罪两大阵营网上激辩
本报连续3天的宗庆后涉嫌偷漏个税报道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昨天,新浪网还专门为此进行了网上调查。
“挺宗”阵营
浙江网友:这是娃哈哈和达能官司的一个转机。在这个时候放出所谓偷税案,明显是达能方面以中国企业家的“原罪”作为最后的一个杀手锏。
吉林松原网友:达能在组织媒体攻击的时候说法自相矛盾,文中称是来自达能的“服务费”等收入宗庆后没有交税,其实按照规矩,这笔钱是应该达能发给宗庆后的时候就要代扣的,应该达能去交啊!
湖北网友:这是达能用来周旋的险恶手段,是对宗的一种人身攻击,抹黑一切事情,让国人自乱。
“倒宗”阵营
江苏网友:不管如何,宗如果偷税漏税,那就是违法行为,应该受到严惩。至于是不是与达能有关,没有证据不好说,但宗违法是事实,我不支持他。决不能容忍,支持严办。
吉林网友:偷税就是犯罪,不管是谁,不管是不是所谓的套。
浙江网友:首先可以确定的一点就是宗的确有偷逃税行为!谁举报的无关紧要。我对娃哈哈无恶意,但不欣赏宗在这件事中表现的贪婪与狡猾。十年啊,到去年才补交,这只能被看作是一种避罪行为。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评论:偷税十年宗庆后交得起滞纳金吗?
曾自称“最廉价CEO”的杭州娃哈哈集团董事长宗庆后,突然曝出涉嫌在10年间偷逃个人所得税税款近3亿元人民币,因为仅达能集团就在1996年到2006年间曾支付给宗庆后多达7000万美元的报酬。宗庆后称,7000万美元报酬实际上只兑现了4000万美元。他承认,2007年10月,他补缴了2亿多元的税款和10年累积下来的滞纳金。对此,杭州市财税部门三缄其口。(4月15日《每日经济新闻》)
“偷税3亿”的新闻一出,就有分析认为这可能是老对手达能的“报复”。这一猜测,很快也得到了宗庆后本人的认同。不过,是不是报复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宗庆后是否真的偷逃了巨款税款。现在,宗庆后已经承认了偷税的事实,而且补缴了2亿多元的个税。但事情就这么完了吗?
首先必须追问的是:宗庆后到底交了多少滞纳金?他交得起这样的滞纳金吗?
根据《个人所得税》的规定,“从中国境外取得所得的纳税义务人,应当在年度终了后三十日内,将应纳的税款缴入国库,并向税务机关报送纳税申报表。”也就是说,1996年的个税,宗庆后拖了10年多才交,即使是2006年的个税,他也比法定期限“迟缴”了9个月。而根据《税收征管法》的规定:“纳税人、扣缴义务人未能按规定的期限缴纳或解缴税款的,税务机关除责令限期缴纳外,还要从滞纳之日起,按日加收滞纳税款2‰的滞纳金。”
宗庆后与达能合作10年的应税收入,他自己说是4000万美元,达能说是7000万美元。姑且以4000万美元来计算吧。境外收入的个税是以年度为单位的,但目前我们并不知道宗庆后具体到每年的收入。不妨取一个中间值吧:假如2000年(10年的中间年份)宗庆后的实际年收入是400万美元(4000万美元的十分之一),那么他应缴的个税为180万美元(税率为45%)。2001年1月30日是宗庆后缴纳这笔个税的最后期限,这距离他补缴的日期(2007年10月)超过2400天,也就是说,该年个税的滞纳金至少为864万美元(180万×2‰×2400)。如果再乘以十,宗庆后十年个税的滞纳金应为8000多万美元,相当于6亿多元人民币(两年前美元汇率还没有“破8”),这么多的滞纳金,宗庆后交得起吗?虽然他没有说自己交了多少滞纳金,但肯定没有交这么多。
补缴税款及滞纳金是一回事,偷漏税的性质则是另一回事。而后一个问题,可能要严重得多。根据《刑法》的规定:偷税数额占应纳税额的10%以上且偷税数额在1万元以上的,就构成犯罪。这不仅要追缴应缴的税款及其滞纳金,而且必须追究偷税者的刑事责任。很显然,宗庆后的行为已经涉嫌偷逃税款罪。既然基本事实已经清楚,那么当地的税务机关以及检察机关应该立即立案。然而奇怪的是,在已经承认偷税2亿元之后,宗庆后仍然还在法外逍遥,不仅税务机关没有任何表示,而且司法机关也没有任何动静。
根据目前的信息判断,宗庆后偷税案很可能是《个人所得税》法颁布实施以来最大的一起案件,也可能是中国有史以来最大的一起个人偷逃税款案。宗庆后会不会受到法律的制裁?当地执法机关能否依法办案?这对中国的法制确实是一个巨大的考验。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宗庆后个税案背后 国内或有多高管存税务问题
有税务审计行业从业人员指出,随着股票期权在企业高管收入中的比重日益显眼,政府加大了这方面的监管力度
在诸多争议声中,宗庆后个税案当事双方昨天均保持沉默。达能方面继续表示,不予置评,宗庆后的电话依旧处于无人接听状态,并没有给出令人期待的解释。宗庆后的下属则向媒体表示:“你们要相信他(宗庆后)。”
昨天,达能发布2008年一季度销售业绩报表显示,当季集团销售额上升18.7%,达37.60亿欧元。其中,鲜乳制品业务销售业绩上升10.5%,水饮料业务增长7.0%,婴儿营养品业务增速达到18.8%,医疗营养品业务增速为14.6%。但达能提供的资料中只字未提娃哈哈。
日期之惑与收入之谜
娃哈哈工会顾问、和君咨询总裁李肃则继续为宗庆后叫屈。昨天,其对《第一财经日报》表示,尽管在与这些争议收入相关的四个合同中都注明缴税问题由宗庆后自己解决,但是“达能此前一直告诉宗庆后,税已经在新加坡交完”。据李肃称,每次达能支付给宗庆后的相关款项,“实到账数额均少了一部分。”“当时宗庆后以为是在新加坡缴的税,但是现在也不知道这笔钱去哪了。”根据李肃的解释,去年8、9月份,宗庆后曾经接到达能的传话,“要状告宗总三点,索要商业贿赂、逃税以及国有资产流失。”接到这消息后,宗庆后团队进行自查后主动补缴了税款。对李的说法,记者未能得到达能方面的回应。
而根据此前《财经》杂志的报道,国家税务总局于去年8月份接到举报后,迅速敦促杭州地税局查办。而此案正式立案的时间在去年11月。此前达能方面对外证实的是,去年11月曾接受杭州相关税务部门的调查。
从去年8月国家税务总局接到举报到11月正式立案,这段时间内宗庆后迅速完成了大部分税务补缴。然而,这个时间差内究竟真正发生了什么,外人似乎一时无从知晓。
有审计行业专家分析,宗庆后此举意欲证明其主观上没有隐藏收入或者偷逃税款的故意,“但事实上能否证明还很难说。”
作为娃哈哈集团工会委托的新闻发言人,李肃还表示,奖励股协议中,达能通过无息贷款方式将相关子公司股份出售给宗庆后,随后根据宗庆后的业绩,达能增资回购相关股权,宗庆后不仅还清无息贷款,并得以获得差价,以及其间的红利等收益。
此前,宗庆后曾在一封公开信中自称:“现在才拿到不到3000欧元的工资。就算他们(达能)所承诺的每年利润的1%奖金(还制定了很多指标,如达不到还得扣减或取消)及每年10万左右欧元的工资补贴,若能拿到手的话,我想我亦可能属于世界上最廉价的董事长兼CEO了。”
目前爆出有偷税嫌疑的收入主要包括“服务费”以及股权奖励收入,前者涵盖在奖金与补贴之中,而后者即股权激励的相关收入则并未在宗庆后的公开信中提及。业内人士指出,在海外企业工资体系中,高层享有的股权激励收入占据收入的相当比例。宗庆后这位自称“最廉价的CEO”十年间究竟获得了多少收入,只有他自己最清楚。不过从本报获得的资料看,从1996年到2005年,宗庆后领导下的娃哈哈,几乎每年都超额完成了利润指标,短短十年内,娃哈哈合资公司纯利也从最初1.1亿余元增至近十亿元。这从另一侧面,也再次证明了宗的商业能力。
宗庆后也许不是唯一
无独有偶,在宗庆后个税谜案之前,素有“打工皇帝”之称的李开复(谷歌中国区总裁)也曾遭遇漏税质疑。中国究竟有多少高管存在税务问题?
监管和避税好比猫和老鼠。律师指出,避税有两种,一种是合理避税,一种是违法的。“合理避税指每个具体问题上都符合当地法律。”是否涉及偷税则需要视其是否有“直接故意或者采取法律禁止的手段”。
据业内人士透露,现实中避税方法有很多,例如,“实际上支付给一个人的工资分由多个人领取。还有便是通过各种名目的补贴避税。”此外,这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还表示,对于涉外企业的高管,可以通过在不同国家和地区分开领取工资的方法避税。“例如可以与其就职的跨国公司不同地方的子公司签订多份劳务合同,通过在税率低的国家或地区领部分收入以避税。”
跨国公司的发展让征税变得更加复杂,但是在全球化趋势下,这种情况并不是没有对策。君悦律师事务所张杰鸿律师指出,国家和国家、国家和地区之间的税收协定支撑起税收全球化发展,“这是未来的趋势,即一个经济行为,最终只要缴一种税。换句话说,即不能逃税也不会重复征税。”在这一背景趋势下,在中国工作超过一定时限的中国人以及外籍人士全球收入均需要向中国纳税。在税务全球化的同时,中国政府对税务的监管力度正越来越严格。而2006年出台的个税申报制度也是一个佐证。
有税务审计行业从业人员指出,随着股票期权在企业高管收入中的比重日益显眼,政府加大了这方面的监管力度
。“近两年开始涉外公司奖励给高管的境外上市公司股票期权需要到相关税务部门去登记。登记所涉及的内容非常详细,包括奖励形式、数额、时间等一系列细节。”但是在这一规定出台之前,公司给予高管的奖励是否需要及时补申报?若不申报是否追究责任呢?据这位从业人员称:“对此,相关部门目前还没有给出明确的处罚细则。”这位人士同时指出,若股权激励涉及的是海外非上市公司,这种情况如何申报,国内依旧没有明确规定。
对于宗庆后辗转于境外取得的收入,这位业内人士称:“不得不承认,这一个案中,我们目前还没有有效的手段去监督。主要靠其自动申报。目前我们还处在监管的初始阶段。”不过这位人士指出,在大气候不断从严的背景下,连续曝光相关高管的个税疑案,对企图打擦边球的人有一定震慑作用。
张杰鸿律师指出:“国家相关税务条例规范正在不断的细化,进步很快。但执行层面的资源,手段技术和方法与发达国家还有差距。与此同时还需要培养社会纳税意识。”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达娃”上演终极对决 “分离”恐已经成定局
针对日前有媒体曝光娃哈哈集团董事长宗庆后涉嫌偷漏巨额个人所得税一事,宗庆后昨日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我正在积极配合税务部门检查。”宗庆后说,他已向杭州市地方税务局补办了申报及补缴个人所得税手续,并缴纳了滞纳金。
达能与娃哈哈的商业谈判彻底崩裂。此前合并合资和非合资公司再行公开上市的道路已经堵死;宗庆后目前只想分家,不想合作;达能开出的股份出售天价又令娃哈哈欲购不能。这些,就是持续了一年有余的达能与娃哈哈商业纠纷的最新进展。与此同时,上海证券报记者调查发现,宗庆后涉嫌漏税3亿元的真实原委也日渐清晰。
达能提早设的套?
在达能与娃哈哈的商业谈判持续无果了几个月后,上周五,某财经媒体突然曝光,娃哈哈集团董事长宗庆后涉嫌偷漏税在杭州被立案调查。“我刚刚在杭州听完宗庆后的介绍,这(漏税门)是达能为了威胁和控制宗庆后早就布好的陷阱。”一位和娃哈哈关系密切的人士昨天向上海证券报记者表示。
根据报道,去年7月,有人反映,1996至2006年间,娃哈哈外资合作伙伴达能集团以“服务费”、境外子公司“奖励股”股利及股权回购名义,向宗庆后支付薪酬共计7100万美元。资金分别被打进了宗庆后、其妻施幼珍、其女宗馥莉,以及原娃哈哈集团党委书记杜建英等四人在香港设立的银行账户。据此,宗庆后多年累计偷漏个人所得税近3亿元。
“举报的人就是达能的秦鹏。”宗庆后在日前到杭州税务局沟通情况时向偶遇的某媒体记者表示。
达能举报宗庆后的说法没有得到达能方面的确认,后者向记者强调,达能确实在十余年间支付了宗庆后巨额奖金,而根据相关协议,这些奖励为税前收益。也就是说,缴纳所得税的义务在宗庆后本人。
但根据知情人士的另一种说法,协议中写明“税前”不假,但达能支付给宗庆后的每一笔奖金都少给“一小块”,而达能方面的董事秦鹏解释为这些资金作为相关税收已经由达能在境外代为缴纳。“由此可见,达能在那时就为控制宗庆后设下了"漏税门"的把柄。”上述人士称。
据该人士介绍,“漏税门”只是达能已经准备好的对宗庆后的三个威胁之一。去年7、8月,在达能与宗庆后的冲突急剧升级之后,达能分别以“娃哈哈境外设厂,涉嫌国有资产流失”、“商业索贿”和“偷漏税”三大理由对宗庆后施加压力。关于国有资产流失的讨论也确实在去年11月掀起过舆论争议的热潮。
这些说法,达能方面没有一一证实。
为何没全部缴清税款
事实上,“漏税门”调查展开是在去年8月,到去年10月,宗庆后向杭州税务部门补缴了税款和滞纳金共2亿多元。到去年11月,相关部门对偷漏税案正式立案,理由是宗庆后仍有数百万元税款没有缴纳。
值得关注的是,也正是因为数百万元的数字没有达到全部应缴税额的10%,根据我国《刑法》,宗庆后无法构成偷税罪。
“宗庆后其实并不缺这数百万元,他为什么没有全部缴清税款?这是事件最离奇的地方,我们也不明白。”一位接近达能的人士称。
根据有关人士的分析,宗庆后在缴税时并不知道还有数百万元未缴,“可能是计算基数与汇率等技术问题出现了偏差。”然而,这一分析至今没有得到娃哈哈方面的证实。
合并上市恐无可能
对宗庆后漏税的调查发生在去年7、8月间,为什么时至今天才透露出此消息?对此,知情人士称这和达能、娃哈哈一直持续的商业纠纷谈判进程紧密相连。
2006年两会期间,一篇《宗庆后后悔了》的报道揭开达能与娃哈哈十年合作的纠纷大幕,核心点在于娃哈哈商标是否由达娃合资公司“独享”。此后,随着双方陆续公布事件细节,有关宗庆后境外离岸公司“分流”达能收益、达能高层于中国多家同业企业担任董事和管理职务有违中国《公司法》等问题渐次浮出水面,双方就对自身有利的环节展开境内外多起诉讼和仲裁。
知情人士称,在此过程中,达能与娃哈哈本就目标不同。娃哈哈要分家的想法强烈,就是把合资公司中达能的股份赎回。而达能视这个在华最大的盈利企业为珍宝,始终不愿意放弃。于是媒体多次出现了达能希望以“和平协商方式解决纠纷”的表态。
直到去年11月,法国总统萨科齐访华,中法两国高层就达娃之争“交换意见”,该事件升级为由政府牵头的商业谈判,宗庆后与达能开始冷静地坐在谈判桌前。
然而,近四个月过去了,有双方谈判内容的传言满天飞,却始终没有定论。宗庆后偷漏税事件在此大背景下“应势”而生。
“这是谈判破裂的标志。”分析人士称。宗庆后也在杭州税务局偶遇记者时冲口而出,“不谈了,娃哈哈要和达能彻底分手。”
对于谈判的真实进展,知情人士告诉上海证券报,目前达能已经决定退出,但开价太高。根据宗庆后的介绍,达能就目前在合资公司中的股权开价325亿至455亿元,是当初达能投资额13亿元的25至35倍。“这个价格娃哈哈肯定不能接受。”上述人士称。
就此前市场传言达能与娃哈哈可能在政府协调下包装合资与非合资公司整体上市一事,知情人士介绍,“据我了解的情况,合并上市没戏了。虽然现在达能与娃哈哈谁也不明说,但宗庆后一定是想散,不想和了。另外,这一僵局的原因也与达能看到相关部门无意再涉足更深有关。”
来源:上海证券报
编辑:倪鹏翔
(责任编辑:和讯网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