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画家丁筱芳笔下的嫦娥 左图及上图:除了嫦娥,月兔也是月饼盒包装上的经典元素 左图及上图:除了嫦娥,月兔也是月饼盒包装上的经典元素 右图:清代画家改琦 《嫦娥献寿》 江隐龙 中秋节是中国最重要的农历节日之一。这一天恰值三秋之半,月满天心,人们习惯在伴着月色品尝圆圆的月饼,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诗句中感受着天上人间两团圆。不过,关于月亮的神话故事,却并不那么“团圆”。传说,上古时代有一女子因偷吃了丈夫的不死药而飞升至月宫,从此无法与家人相间。后来人们便在八月十五将圆月般的点心置于庭院,以寄托这位女子对家人的思念,年年如是,遂成中秋节。 这位女子,便是嫦娥;而这一段故事,则成了李商隐的名句:“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在中国神话中,月宫里除了嫦娥外,还有玉兔、蟾蜍、不死桂树,和那常年砍桂树的吴刚,这几个形象,构成了很多人对月亮最初的意向。不过这故事细究之下却容易让人感到困惑:陪伴嫦娥的,为何会是蟾蜍与兔子这样奇怪的组合?吴刚与嫦娥似乎都是因为受到惩罚而被流放至月宫的,那为什么月宫又遍布琼楼玉宇?《西游记》中的嫦娥不止一位,猪八戒在当天篷元帅时调戏的只是“众嫦娥”中的霓裳仙子,这又是怎样一回事? 答案,隐藏在嫦娥谜一般的身世里。 嫦娥为后羿之妻一说,最早见于《淮南子·览冥训》 抛开引文,在 《归藏易》出土之前,最早完整记录 “嫦娥奔月”之事的是 《淮南子·览冥训》: “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嫦娥窃以奔月,怅然有丧,无以续之。”这里聊聊数语,已经将嫦娥的身世说出了大概:嫦娥是后羿的妻子,偷的不死药则来自于西王母。后来“窃以奔月”的情节得到了细化,演变成后羿的弟弟逢蒙欲盗不死药,嫦娥不得已将不死药吞服,最终飞升入月。这个版本的情节框架没有变,只是嫦娥不是 “窃”而是 “护”,其飞升入月的情节也因此多了一丝悲壮。 《淮南子》成书于西汉,东汉高诱为之作注又补上一段: “姮娥,羿妻。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未及服之,姮娥盗食之,得仙,奔入月中,为月精。”至唐代,徐坚所撰 《初学记》中又引用了一段古本 《淮南子》: “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羿妻姮娥窃之奔月,托身于月,是为蟾蜍,而为月精。” 嫦娥、姮娥实为一人。刘安编 《淮南子》讳汉文帝刘恒之名而将 “恒”改作 “嫦”,后人则混用之。不过有趣的事情来了: 《淮南子》只说了嫦娥奔月,高诱则明确嫦娥奔月之后变成了月精,月精可以视为月神、月灵,但其形态不明;而到了徐坚手中,嫦娥的形态也已经确定,那就是蟾蜍。什么?美丽的嫦娥居然变成了蟾蜍?徐坚这一说从何而来? 其实,嫦娥化身蟾蜍之说古已有之。东汉张衡 《灵宪》中有如下记载: “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姮娥窃之以奔月……姮娥遂托身于月,是为蟾蜍。”在这里,天文学家张衡连月精都未提及,直接在嫦娥与蟾蜍之间划上了等号。不过,张衡这一论断的确让不少后人困惑,元代白珽在杂记 《湛渊静语》中但感慨“后汉张衡……云常娥托身于月是为蟾蜍,尤可笑也”。或许白珽倒也不是觉得张衡 “可笑”,只是觉得嫦娥小姐姐居然变成了蟾蜍这一说法太难以接受了吧。 问题出来了:自古美人配英雄,嫦娥即是后羿之妻,容颜想必颇为出众,这样的女子是如何与蟾蜍联系起来的呢?难道是因为嫦娥窃药而被人所不齿,因而入月宫之后变成了丑陋的蟾蜍——正如 《格林童话》中青蛙王子的故事一般?这倒未必。在中国传统中,月亮自古便与蟾蜍相关, 《淮南子》中便有 “月照天下,蚀于蟾诸”、 “日中有峻鸟而月中有蟾蜍”之句,高诱注云 “蟾蜍,月中蛤蟆,食月,故曰食于蟾蜍”,由此可见月中蟾蜍的典故自古有之,而且与日中峻鸟相对,并无贬损之意。事实上,蟾蜍在古人心中反而极具神性,古代的肉芝便雅称为 “万岁蟾蜍”,嫦娥既已飞升入月,又拥有了不死之身,那与蟾蜍的形象真是再吻合不过了。 所以,嫦娥最早与月精、蟾蜍可谓 “三位一体”,人即是月,月即是蟾,并没有任何区别。 “嫦娥奔月”的最原始版本,由《归藏易·归妹》所勾勒 然而,关于嫦娥的身世之谜,依然没有完全解开。 《淮南子》诸书只提到了嫦娥飞升前是后羿之妻,那什么样的女子才能嫁给后羿这样的英雄呢? 上文已述,最早完整记录 “嫦娥奔月”之事的是 《淮南子》——但有个前提:抛开引文。也就是说,在一些古籍中提及了关于 “嫦娥奔月”更古老的出处,这一出处便是 《归藏易》。 刘勰 《文心雕龙·诸子》记载: “归藏之经,大明迂怪,乃称羿毙十日,恒娥奔月。”这里的 “归藏”指的就是上古卦书 《归藏易》,与刘勰同时代的萧统在其 《文选》中也两度引用 《归藏易》为 “嫦娥奔月”这一典故作注,分别是 《祭颜光禄文》中的 “昔嫦娥以西王母不死之药服之,遂奔为月精”一句及 《月赋》中的 “昔嫦娥以不死药奔月”一句。因为 《归藏易》失传已久,所以后人只能通过这些引文来推测 “嫦娥奔月”的古本,直到……秦简《归藏易·归妹》于1993年出土为止。 《归藏易·归妹》仅存两支残简,但却在万幸中勾勒出了 “嫦娥奔月”最原始的版本:“昔者恒我窃毋死之……奔月,而攴占……” 这两枚残简只有十三个字,但信息量太大了——嫦娥原名恒我,窃药、奔月之事也均成立,但这些故事与后羿没有丝毫关系,更重要的是,恒我性别不明,未必就是女子,祂只是窃药奔月而已。而 “恒我”二字几乎就是这一神话故事的浓缩:使我永恒。由此看来,恒我很可能是为了讲述这一故事而强为之命名的“主角”,这一故事的重点不在于 “恒我”其人,而在于 “恒我”其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