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都有无数人,为一争豆腐脑和粽子的甜咸而反目成仇,可月饼为什么成不了风口浪尖的主角? 当你和朋友就“人生一月”究竟是硬皮、酥皮还是冰皮,广式、苏式还是京式,甜口、咸口还是甜咸口等问题艰难达成共识后,你们甚至还没触及具体的馅料! 这种考验学识阅历的硬货,哪有人敢轻易尝试? 体贴的我值此中秋佳节,特来送上温暖,替大家梳理一下中式月饼的奇幻江湖。 有中秋的地方就少不了月饼,而有月饼出没的地界儿就是江湖。 《倚天屠龙记》第25回载: 八月十五,明教大会,张无忌见教众分食素馅月饼,宣示道:“众兄弟不食荤腥,精神不旺,难以力战。自今而后,废了不茹荤酒这条教规。”自此,明教人便吃上了肉月饼。 没去过江南的人,或许以为肉月饼纯系小说家杜撰。其实不然,在金庸先生的老家浙江海宁,肉月饼是实打实的中秋美味。被中国人食了千年的月饼,焉能不花样百出? 江湖盛传的月饼界“南帝北丐,东邪西毒,中神通”,囊括了广、京、苏、滇、晋五大月饼流派,其余小门小宗更是数不胜数。 一千个中国人心里有一千种月饼,说的就是这个理儿。 绝世神功不外乎宗教秘术转民用、宫内流出、奇人首创三种,而月饼却样样沾染。 古时的月饼常常作为祭天仪式中的祭品之一,出现在月圆之夜的中秋。祭天的主要负责人是皇帝,敬神的糕点则出自御膳大厨的手笔。人们把最珍贵的东西供奉神明,饱含虔诚人心的月饼,想不好吃都难! 关于月饼最早的记载出现在唐宋年间,谁也说不清祖师爷是谁,反正不是嫦娥。随着中秋演变为一种举国同庆的节日,吃月饼的习俗被保留下来,功能则从祭天转向维系家庭情感。 圆圆的月饼满足了中国人吃月亮的幻想,东坡肉的创始人、宋代美食家苏轼评论说,“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 时至今日,人们已很难给月饼下一个具体的定义。不同门派各有招牌武功,内馅外皮、制作工艺、乃至饮食搭配都千差万别,在中秋食用可能是它们之间唯一的共同点。 从市场的占有率来说,月饼分两类——广式和其他式。帝王级的统治力赋予它“南帝”的头衔。 标志性的“硬皮”——糖浆皮,是广式月饼区分于其他流派的独门神技。面粉、糖浆、枧水、和油揉制成的饼皮香酥软糯。 糖浆要现熬,甜而不腻的口感全靠一整锅新鲜柠檬的加持;枧水是熟碱、纯碱的混合溶液,是常见于广式糕点的神仙水。 皮是外功,一定要薄;馅是内功,势必要厚。馅的种类非常多,以甜口和甜咸口为主,广东人最爱吃的还是莲蓉蛋黄、豆沙、五仁这几样经典味道。 广式月饼的灵魂技艺是激发不同食材的潜力,协调共生,勾调成新的风味。 莲蓉蛋黄最是堪称左右互搏的奇术,清甜的莲蓉细腻软绵,咸鸭蛋黄鲜美可口。一颗颗完整的生蛋黄被放入月饼中烘烤,切开后色泽鲜艳,油水慢慢流出,跳动着新鲜。 入口之后,莲蓉如流沙般温柔地在齿间游走。咬碎蛋黄,起初蛋黄还是大颗粒,甜咸分明;多嚼几次,莲蓉与蛋黄在口中翻飞,甜咸之味慢慢融合在一起,不同分子结构被打破重生,就好像香水调味般富有层次,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让人欲罢不能。 广式月饼重油、重糖,这不但使它看上去更加诱人,还有效地延长了赏味期限,因此是中国人走亲访友时的必备佳品。天知道中国人中秋节要消耗多少广式月饼! 因为油和糖的缘故,广式月饼不适合大快朵颐。广东人吃月饼通常是一家人分食一个,每人一小块,还要饮茶解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