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养生人群 > 两性 > 趣头条没有护城河

趣头条没有护城河

时间:2018-09-22 17:45  来源:  阅读次数: 复制分享 我要评论

9月14日,趣头条在纳斯达克正式挂牌,日大涨近130%,最高涨191.29%,盘中一度五次触及熔断机制而暂停交易,市值一度接近46亿美元,周一又迎来暴跌,短暂上扬后又继续下行,下跌41.08%。趣头条上市后的暴涨暴跌背后,风险暗藏。

趣头条的成功可以复制

当前,趣头条APP的安装总量达到1.81亿,平均月活用户达到6200万,平均日活用户为2100万。是资讯内容行业的一匹黑马。但趣头条这匹黑马,本质上是讲了一个我的成功可以复制的故事。

说到趣头条,所有人的关注点不上它的内容与内容生产机制,而是它的奖金模式,趣头条也被称为“资讯界拼多多”。因为它也是面向三、四线及以下城市的下沉用户,拼多多是诱导用户在社交网络分享“拼单”、“砍价”,趣头条是通过“阅读赚金币:(如:注册、阅读、签到、评论、分享等等)将收获“金币”和“收徒”模式迅速裂变。

阅读了多少、评论了多少次、停留多长时间、分享了多少次、唤醒了多少好友、绑定微信了没有、去晒收入了没有等,趣头条统统量化为用户相应的金币收益。而金币可兑换人民币(111金币=0.06元),迎合了广大三四线群众贪小便宜的心理。

在许多人的心里,三四线用户偏爱的是心灵鸡汤、搞笑段子、情感/两性、猎奇故事、娱乐八卦、养生贴士、明星八卦、风水解梦等内容,所以趣头条是精准的迎合了它们对于内容索取的需求。

但其实,从它的游戏化模式来看,三四线用户偏爱什么内容已经无关大局。因为如果是通过网赚模式来驱动内容平台的流量增长,其实任何内容都可以——因此用户下载这个APP的出发点与核心目的并不是阅读资讯,而是赚取金币与现金。

也就是说,按照这个模式运作,本质上在内容上无需做任何优化与运营。人们下载资讯APP,只是在玩一个不断帮助这个APP刷量、并不断拉人头进来赚钱的游戏。

因此,趣头条的模式很容易让人想到直播答题的奖金模式,过去王思聪的冲顶大会通过对玩家的奖金激励让直播答题一夜之间火爆全国,导致各大直播平台纷纷跟进。

直播答题与趣头条的网赚模式也有诸多类似之处:

其一,它们的本质都可以说通过小恩小惠来诱导用户,很好的契合了人性的贪欲心理。

其二,都是通过这种金钱刺激去产生社交裂变效益。直播答题是用户通过让用户使用邀请码让其他用户参与猜题,就能获得复活机会,这样就能让直播答题形成社交裂变效应,一传十、十传百,很快,你的亲朋好友都知道了。趣头条的收徒模式也如出一辙——通过老用户在社交平台上分享邀请码,分别给予师徒不同的奖励,师傅每收一位徒弟都能获得8元,而且还能从徒弟的任务中获得额外奖励。其实它们背后的逻辑是一样的。

其三,是这种纯现金激励刺激的模式很难看到用户留存,直播答题玩法中,用户一窝蜂的进入答题,一窝蜂的散去。喧嚣过后,一地鸡毛。在趣头条的模式中,用户被好友拉进来一窝蜂涌入,只为了获取积分与现金奖励进行刷阅读,刷评论。它们的共性都在于欠缺忠诚度,一旦有另一家平台有更高的现金奖励,用户必然也会一窝蜂的涌入其他平台去刷阅读,拉人头。

其四,它们还有一个共同点在于:打着某种正能量或公益的幌子,前者说是做一个全民性的益智答题游戏,后者是说要以轻松娱乐为导向,提供易于消化的内容, “让您的阅读更有价值”。但从操作来看,从平台方、用户、广告植入方其目的都非常功利。

如果它产生了过多的社会负面效应,遭遇政策的钳制将成为必然,直播答题已经被验证。

如果说趣头条是资讯界的拼多多,其实是抬高了趣头条。因为本质上,拼多多作为一个电商平台,它的社交拼单模式的玩法背后,也有产销供应链的壁垒在。毕竟它需要依赖线下海量商家入驻与大量商品品类来支撑平台的拼单存量,这本身也是一个积累与壁垒的打造过程,加之其背后还有微信的默认与放行,这都是其他玩家进入的门槛。

但是趣头条本质上是做一个资讯类APP,加了一种游戏化玩法,这种玩法是任何资讯类APP都可以复制的。也就是说,趣头条的这种网赚模式完全可以被其他资讯类APP简单复制引入来拉新拉活、提升活跃度留存度。例如:惠头条、东方头条、淘新闻、悦头条、米赚头条等,都是类似的获客模式,而且不少做到了几百万日活。

本质上,这种模式其实就是一招鲜、门槛低,可复制性强,做不成壁垒,后入场者只要加大奖金的撒币力度,就能扭转形势。

当前的主流内容平台还在观望,这使得趣头条想要确保用户的留存,只能不断加码金钱奖励,或者提高内容的质量。但无论是加码金钱奖励或者提高内容质量,趣头条与今日头条、一点资讯、四大门户等资讯类主流平台相比都没有优势。

对于其他资讯内容平台来说,关键是想不想与愿不愿意的问题。奖励金制度是趣头条用户来源的根本,一旦停掉往往会导致用户大规模流失。如果说一款资讯类APP完全依赖奖励机制来维持它的竞争壁垒,其实本质上说明趣头条是没有护城河的。

另外,由于趣头条的人群的过于下沉,再加上消费能力又滞后,基于赚金币需求拼命刷出来的流量其实很难说是有效流量。

监管隐忧暗藏

我们可以思考,为什么当前许多大的内容平台为何贸然尝试这种金币玩法?

我猜测一方面这种金钱刺激的玩法过于敏感,很容易跨过监管的红线。直播答题刚刚火起来的,马化腾当时敏锐的看到了风险。

当时易凯资本CEO王冉在朋友圈针对直播答题提出了一个问题:知识问答市场一个月内会发生什么,选项有三,分别为:A:更多玩家跟进;B:出现单场千万奖金额;C:有关部门出台政策严格限制。

马化腾选了C。后来直播答题的终局也验证了马化腾的看法。

而如今,趣头条的监管隐忧与风险或许同样存在。在招股书中,趣头条也承认未来可能会遭遇政策监管趋严、营收结构单一、用户忠诚度下降等问题。其中,趣头条特别说明的是,公司尚未获得《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和《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而许可证的缺失,也是一大隐忧所在。

另一方面是,因为黑五类广告泛滥,导致内容low化与低俗化正在逐步成为其平台的标签,平台定位的产生偏差并导致用户不再关注内容本身。而更多关注金币现金奖励,继而导致内容层面的核心竞争力丧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