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健康新闻 > “四王”研究|傅申:王时敏等与消失的黄公望画迹

“四王”研究|傅申:王时敏等与消失的黄公望画迹

时间:2018-09-20 21:43  来源:  阅读次数: 复制分享 我要评论

  “故宫博物院藏清初‘四王’绘画特展”近期在故宫博物院文华殿书画馆开展。其较为全面地展示,又加深了观者对清初四王的印象。此前,上海博物馆、澳门艺术博物馆都曾举办过“四王”专题展。“四王”为何有如此魅力?为何影响中国绘画史三百余年?他们所承接的是一个怎样的绘画传统?“澎湃新闻·古代艺术”()特选刊《东方早报·艺术评论》此前有关“四王”研究的部分文章,重温有清一代的绘画经典。

  在台湾地区书画研究者傅申看来,王时敏等对现已失传的黄公望著名画迹的“意仿本”或是据他人叙述想象而完成的再创作。至于梦幻名画《秋山图》及《浮岚暖翠》等,虽名存而实亡。只好将王时敏等的仿本视为黄公望“嫡传子孙”的分身。有效地利用这些作品,也是临本和仿本在美术史上的重要存在价值。

王时敏二十五岁小像曾鲸绘天津博物馆藏

  王时敏与黄公望相差三百多年,可是从董其昌开始,假如没有王时敏等这一批画家的弘扬,黄公望的地位可能跟现在不一样。黄公望距离现在有六百多年,他的画留下来的不多。2011年,台北故宫博物院把两岸所藏的《富春山居图》合展,进行“山水合璧”。《富春山居图》是最著名的画,而黄公望作品的影响力并不以《富春山居图》为最重要。因为《富春山居图》为一个手卷,可是在清初很多人仿黄公望都不是画的手卷。所以我在题目里有“重现消失的黄公望画迹”。黄公望一生画了很多画,现在流传下来的除了《富春山居图》卷外,还有一些立轴,可是每一张风格都不一样。黄公望是个多样性的画家,可是他在清初的影响力都是以立轴为主的。虽然清初画家都提到过《富春山居图》,但还是立轴影响了他们。

清 王时敏 《仙山楼阁图》 故宫博物院藏

  黄公望的传人

  董其昌《画论》里面讲道:“元季四大家以黄公望为冠。”从董其昌开始推崇元季四大家,而元四家里最受推崇的是黄公望。

  王时敏也讲过对黄公望的钻研过程,“……余与大痴画素有癖嗜,生平所见卷轴二十余本,往从董文敏公所购得几帧,虽非极致,要皆真迹……”又一再宣称:“元季四大家皆宗董巨,惟子久神明变化,意味无穷!”可见,除了董其昌,王时敏对于黄公望也是非常推崇的,而且他们收藏黄公望的作品也很多,仅王时敏所见的就有二十余本,但实际上还有更多。

  王鉴也推崇王时敏,他在《染香庵画跋》中说道:“大痴一脉,吾娄烟客奉常,深得三昧,意此外无人。”这里的奉常就是王时敏。在王鉴的眼里,学黄公望最好的就是王时敏,没有别人了。

  “四王吴恽”里的恽南田,歌咏王时敏:“共说痴翁是后身,长绡零落墨华新;蚁观一世操觚客,虎视千秋画苑人。先生于宋元诸家,无不研精兼善,尤于痴翁,称出蓝妙手。”恽南田认为王时敏就是黄公望的再现。在清初,画坛都认为王时敏是学黄公望学得最好的画家。

  王原祁是王时敏的孙子,他也推崇自己的祖父:“董巨风韵,元季四大家大痴得之最深,另开生面。明季三百年来,董宗伯(其昌)仙骨天成,入其堂奥,衣钵正传,先奉常(王时敏)一人而已!”孙子推崇祖父王时敏,觉得王时敏得到黄公望的真传,并认为他是天下第一人。

  王时敏也推崇他的孙子,“元季四家,首推子久,得其神者,惟董宗伯;得其形者,余不敢让;若形神俱得,吾孙其庶几乎!” 这里推崇得很厉害,得其神董其昌,得其形他自己不敢让别人,神形具得是他的孙子王原祁。

  他们不仅都推崇黄公望,而且也学得很到家。

清 王时敏 《秋山白云图》 故宫博物院藏

  现藏上海博物馆的王时敏的画《仿黄公望山水图轴》上有王时敏的题字:“……余与大痴画素有癖嗜,生平所见卷轴二十余本,往从董文敏公所购得几帧,虽非极致,要皆真迹……”王时敏从董其昌那里买了几张黄公望的画回来之后,不像我们现在是以图像研究,当时他们在没有图像的情况下,就必须临摹真迹,挂在家里当自己的老师。

  王原祁的《麓台题画稿》中也能见到提及传承的话,他在一幅他仿黄公望的立轴上就这样题,“董、巨风韵,元季四家中大痴得之最深”,黄公望是从董、巨(五代南唐画家董源和巨然)一派而来的,他也是最能够得到董、巨的精神和风韵的,“另开生面。明季三百年来,董宗伯(其昌)仙骨天成”,而画坛也都推崇董其昌,但能够得到真传的只有王原祁的祖父王时敏(奉常)一人,这个时候因为他的祖父已经过世了,所以他写“先奉常一人而已”,王原祁自己非常谦虚,他还说“余幼禀家训,耳濡目染,略有一知半解,未敢自以为是也”。

  王原祁题画里面有很多大同小异的,如其一:“论画必宗董巨,而董巨三昧惟元四家得之,大痴则尤和盘托出者也,故欲法董巨先师子久。……”王原祁提出要学董巨就得先学黄公望。其二:“大痴画经营位置,可学而至,其荒年苍茫不可学而至。……”这里说的是经营位置大概是可以学的,而大痴的气韵苍茫是不可学习的。

  王时敏与董其昌

  讲到王时敏与董其昌的关系,董其昌年长于王时敏三十余岁,两人有四世之交。过去都讲三代之交,但他们有四代的交情。

  王时敏的父亲王衡与董其昌、陈继儒都是好朋友。

王时敏像 取自故宫博物院藏清倪耘《王时敏像》页

  王时敏的祖父王锡爵曾携青年时期的王时敏会见董其昌,并嘱董氏随意作树石,以为临摹粉本。

  所以从这里看,王时敏是直接学过董其昌的。虽然不算董其昌的弟子,但他是从董其昌入门,因此董其昌是王时敏画学上的启蒙老师。两人相交始自1610年之前,直至董氏于1636年去世,故大约有二十七年之久。

  董其昌可算得上是王时敏的祖父一辈,但他比较长寿,他去世时王时敏已经快四十多岁了,因此王时敏对董其昌的认识是相当深刻的。而所谓第四代的交情始于1625年九月之前。上海博物馆有个仿古山水册的款识是:“乙丑(1625)九月自宝华山庄还,舟中写小景八幅,似逊之老亲家请正。”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