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的一条河流附近出现了“防溺水人脸识别智能系统”。据媒体报道,该系统辐射半径达200米,只要有人踏进这个区域,系统就会自动播报,发出警示声音提醒:“您已进入危险水域,此区域曾发生多起溺亡事故,请尽快离开,我已将信息发给您的家长与老师。” 根据平顶山市教育局安全科科长赵宏亮的介绍,平顶山市水库河流非常多,2016年溺亡学生30多人,2017年溺亡学生12人,2018年这一数据目前为6人。学生溺水事件频发,威胁到生命安全的河道、水库等水域很多,人员无法全天候值守驱离,所以就上马了这个系统。 尽管该系统目前还只是在两处危险水域试行,还没有到解决真问题的地步。但因为高科技的表现,已经让许多人喊出了“全国推广”的倡议。的确,从初衷来看,这是教育部门联合公安部门在防止孩子野泳出事上开辟的新思路。在很多危险水域,竖立警示牌、拉横幅等传统做法的效果相当有限,用人工智能来解决假期孩子野泳的问题,可谓别出心裁,值得称道。 不过,恰恰是考虑到人脸识别系统并没有正式上马,所以在推广该举措之前,社会舆论可以通过参与讨论,以评判全面地实施这个做法的可行性。 首先一点,需要搞清楚为什么会有那么多孩子去野泳。原因不外乎没有人照料、没人看管,缺乏安全的游泳场所和寻找刺激这几点。河南是中国劳务输出的大省,平顶山市是劳务输出的重要城市,该市不少孩子属于留守儿童,他们在假期缺乏看护,这是一个基本事实。此外,许多农村的孩子并没有安全的游泳场所,野泳其实是常态化的娱乐活动。 公开统计资料显示,2013年中国有2.4万名0-14岁的孩子溺亡,其中野泳占了最大比重,而在1990年,溺亡儿童的数字是12.9万。20多年间,溺亡儿童大幅度下降的最大原因在于越来越多的孩子受到了家长的看护,儿童独自或结伴野泳的机会减少了。所以,如何在假期给予孩子足够的看护和安全的活动空间,这一点值得重视。 其次,如果包括平顶山辖区在内的乡村儿童缺乏安全看护和安全的活动场地,那么到底要在野外安装多少个摄像头才足够呢?赵宏亮表示下一步会在全市120个危险水域安装,那么问题来了,平顶山水库河流那么多,危险区域只有120个么?假如该设备足够有效,那么很多孩子是否会选择没有安装设备的区域下水呢?一旦大幅度增加设备安装地点,那么当地教育部门是否能够负担高昂的成本呢?毕竟除了设备采购,还需要考虑设备的维护。参考共享单车的遭遇,在野外的摄像头,没有人可以保证它们不会被破坏? 最后,正如前面提到的,平顶山市有大量劳动力在外市外省,官方口径的留守儿童数量达到了2.2万。这些孩子一旦进入危险区域,触发警报,父母即使收到了消息,也很难第一时间赶到。而对于老师来说,则增加了工作量,一旦存在延迟回复、延迟施救的行为,也逃脱不了干系,对此,让老师群体也来发表意见,而不是仅仅让教育局官员来定性,这一点同样重要。 在确保农村孩子人身安全的目标上,各方都存在一个基本的共识。通过技术措施防御儿童野泳是一种有益的探索,不过,解决儿童野泳的问题,应该要纳入到提升乡村儿童总体发展水平的体系中考虑。如何增加对孩子们的看护、关爱,提供更安全的活动场所,引入更丰富的假期活动,这些问题值得深入探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