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阿克苏地区:构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化风育人 徜徉于新疆阿克苏多浪河二期河畔,秀丽的风景与古香古色的建筑群交相辉映,而阿克苏地区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馆、美术馆和公共文化活动中心建成开放后,这里更是成为了历史文化的新地标。 2017年年底,投资2.4亿元的“四馆”建成开放,是阿克苏地委、行署坚定文化自信,完善地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重大举措。今年以来,阿克苏地区大力开展文化传播平台建设,积极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努力提升文化惠民的社会覆盖面,坚决将“聚焦总目标、当好排头兵”的工作部署落到实处。 重温历史感受优秀传统文化 正值周末,不少游客前往阿克苏地区博物馆参观,走进地区博物馆一楼历史文化厅,西征战士戍守在天山以西、回首东望家乡的浮雕引得游客驻足观看。“翻滚的云海与巍峨的天山蔚为壮观,战士们顶着风沙为国戍边,眼望太阳升起的地方,寄托了他们思念家乡的情感。千百年来,无数仁人志士远离家乡,西出阳关,来到西北边陲开发建设新疆,让人特别敬佩。”游客郭勇说。 作为全疆首家对外开放的自然地理类展厅,阿克苏地区博物馆自然地理厅展示了当地的自然风光,不仅有繁衍生息的雪豹、金雕、北山羊等野生动物标本,还有冰糖心苹果、红枣、棉花等阿克苏特色农产品,以及奇石、矿产标本。 博物馆内丰富的陈列展览、高科技的展示手段、多媒体声光电、3D全息投影、魔法换装等技术打造的数字化展厅深受广大市民喜爱。 “妈妈,这个魔法换装真好玩!你看我穿上铠甲像不像个将军?”9月2日,在阿克苏地区博物馆,8岁的阿里木江·马木提被展厅内的魔法换装所吸引。 在全息数字和体感互动技术展柜旁,游客郭丽娜将手掌心隔空对准屏幕轻轻一转,屏幕中的陶罐立刻朝着相对应的方向开始360度旋转,陶罐的各个部分一览无余。 在古城复原模型、公元前1世纪的龟兹国王绛宾入朝三维影像、龟兹乐舞现实互动等现代科技展示柜前,游客们在互动参与中加深了对阿克苏地区历史文化的认知。 “博物馆里有6000多件文物,每一件文物都记录着阿克苏的历史和文化,让我们在互动中加深了对历史知识的了解,这远比孩子们上一堂历史课有意义的多。以后有时间我会经常带孩子来这里。”带着孩子前来参观的魏先生说。 自2017年12月阿克苏地区博物馆(新馆)建成使用以来,共免费开放186个工作日,接待区内外观众18.6万人次,其中青少年5.6万人次。讲解员免费讲解868批次,开展各类社会教育活动46场次,让各族群众享受到了全地区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成果,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现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奠定了思想基础。 文化大餐丰富群众精神生活 9月2日,上小学五年级的王颢然和约好的小伙伴一起走进阿克苏地区图书馆,这是王颢然今年暑假最乐意做的事。 连日来,地区图书馆成了市民“充电”的好去处。在这里,市民不仅可以阅读纸质书,还可通过自助机器,阅读下载电子书、读报、借书还书等。图书馆不定期举行各类文化交流活动,更是为市民提供了丰富的文化大餐,让各族群众充分享受到了阿克苏地区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成果。 地区图书馆工作人员介绍,图书馆现有藏书43.5万册,其中电子图书13.5万册。图书馆内设服务大厅、开放阅读区、视障阅读区、多媒体视听阅览区、儿童阅览区、自助服务区等,各类阅览席位600个。1—7月以来,共免费开放212个工作日,接待读者8万人次,文献外借6万册次,举办各类读者活动50场次,参加读者活动达4万人次。 走出地区图书馆,比邻而建的地区文化馆(美术馆)内也是吸引了不少艺术爱好者。 “你看这幅画画得多好,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这些风景画看得久了,心里也感觉宁静了。”8月20日,在2018年“水润新疆”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暨新疆优秀水彩作品展上,不少美术爱好者在参观时发出感慨。 除了书画爱好者,音乐、舞蹈、戏曲爱好者们也齐聚一堂,在这里开展丰富的群众性文化活动。今年以来,阿克苏地区文化馆(美术馆)共免费接待区内外观众7.5万人次,举办各类免费艺术培训17期,培训人数达1300人次。 搭建平台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8月21日,由北京大品画院主办的“一带一路”笔墨大品山水花鸟画精品展在阿克苏姑墨书院举行,共展出90幅精品画作。 “老师们的画作非常精彩,在色彩、构图和创意等方面值得我们学习。我要利用这次机会多向他们请教。”阿克苏市书画爱好者王菁说。 姑墨书院成立以来,先后在“姑墨书院大讲堂”举办书法、美术、摄影、中华诗词、国学礼仪讲座等40余场次,邀请艺术名家为4000余名群众讲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技艺和内涵;搭建“百姓周末文艺舞台”,邀请地区各类文艺社团、艺术培训机构、文艺爱好者参与演出。 阿克苏地区文联传承中华文化服务中心主任魏世周说,阿克苏地处古丝路要津,为中华文化的形成发展作出了历史贡献。数千年来,阿克苏也是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浸润和滋养下成长的,从库车的民居、刀郎的习俗、维吾尔医学的理论都可以看到中华文明之光。开办姑墨书院,就是要秉承这种精神,讲国学、兴国艺,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阿克苏孕育出一大批文化英才,为实现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打下最坚实的文化认同基础。(张晨涓) (责编:温定利、韩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