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4日—19日,广东省第六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在清远连南瑶族自治县举行。每四年举办一届的省民族运动会是广东省规格最高、规模最大的综合性民族体育盛会。为宣传和展示省民族运动会的特色和亮点,展现各民族运动员风采,即日起,南方日报与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联合推出“广东省第六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专栏,敬请垂注。 南方网全媒体记者 王聪 通讯员 粤民宗 发自连南 水面鼓声阵阵、划手们吼声震天……15日上午,省民族运动会龙舟竞赛项目上演“速度与激情”。当日是本届省民族运动会开幕式后的首个比赛日,各个代表队争开好局,赛况激烈。市民冒着高温有序观战,不时为运动员们加油呐喊。 运动员年龄最大56岁 “好球,漂亮!”在15日的省民族运动会男子珍珠球第二轮比赛中,广州队与深圳队开战,前者连续捞“珍珠”得分,引来观战的队友与观众的连连叫好声。 花炮、珍珠球、蹴球、押加、民族健身操……民族特色浓郁是省民族运动会的最大亮点,例如珍珠球赛就源自满族民间游戏“采珍珠”,与篮球赛相似。在本届运动会上,从10岁到56岁,不论年龄多大,运动员们在场上都保持着高昂的比赛激情。 “我们跳得很棒,有信心拿个好名次!”56岁的汕尾市海丰县红罗畲族村村民蓝榕来兴奋地说。本届省民族运动会,蓝榕来一家七口人“组团”来参赛,竞赛项目则是新增设的“民族健身操”。他告诉笔者,国家现在提倡全民健身,这次运动会村里有26个人参赛,占全村人口的近10%,平均年龄40多岁。 1995年首届省民族运动会参赛人数只有676名,本届则有2291名运动员参加,人数增长了239%,并且连续三届运动员数量都超过2200人。 同样是在1995年,省民族运动会仅有5个竞赛项目和9个表演项目,如今都已分别增加近2倍,而这得益于一批又一批具有民族特色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和表演项目被挖掘出来,焕发出生机和活力。据初步统计,截至目前,挖掘整理的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少数民族传统项目有70多项。 民族地区村村有健身广场 15日清晨,在连南瑶族自治县民族体育馆内,运动员们摩拳擦掌,作赛前的热身准备;体育馆外的健身广场上,早起的市民们在打拳踢腿、跑步做操、舒展筋骨,迎接新一天的到来。 “民族地区健身运动的风尚得益于民族体育的普及、体育基础设施的完善。”据省民族宗教委有关负责人介绍,连南瑶族自治县建有体育馆、全民健身广场、灯光篮球场;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建有体育馆、田径场、全民健身广场、小型全民健身中心和游泳池;乳源瑶族自治县建有体育馆、田径场和全民健身广场等公共体育场馆设施。据统计,三个民族自治县24个乡镇和7个民族乡均建有3000平方米以上的全民健身广场,218个行政村均建有小型健身广场。 “运动设施有了,我们的运动积极性也更高了!”蓝榕来说,此次赛前,汕尾市民族宗教局特地请了专业的舞蹈教练为他们指导,并提供训练场地。 笔者通过走访省民族运动会代表团了解到,我省三个自治县均已建立合署的体育机构,三个自治县全部实现100%的乡镇文体站都有专(兼)职人员负责体育工作,如连南瑶族自治县文广新局有体育干部7人、建有单项体育协会8个、健身气功站点1个、晨晚练点25个。 “接下来要从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教学和研究、民族地区体育工作者的培训以及挖掘后备人才入手,推动我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事业进一步发展。”省民族宗教委有关负责人说。同时,结合民族地区特色村寨和美丽乡村建设,加强我省民族地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资源开发和产业扶持力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