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运动养生 > 关于加快建设云南健康特色小镇的若干思考

关于加快建设云南健康特色小镇的若干思考

时间:2018-09-15 10:06  来源:  阅读次数: 复制分享 我要评论

  特色小镇是聚焦特色产业和新兴产业,具有鲜明的产业特色、浓厚的人文底蕴、完善的服务设施、优美的生态环境,产业、城镇、人口、文化等功能有机融合的空间发展载体和平台。健康特色小镇则是以打造特色健康业态为主导,以释放健康消费为引领,以健康产业与其他产业的整合为手段,以休闲消费人群及就业人口的聚集为目的,以配套设施及服务完善为依托的产城融合的综合开发结构与运营模式。

  建设云南健康特色小镇,即是依托云南各地要素禀赋和资源优势,立足健康特色小镇产业“特而强”、形态“精而美”、功能“合而彩”等特点,将大健康产业发展与特色小镇建设、健康扶贫、县域经济发展等有机结合,培育“定位精准、特色鲜明、产城融合、绿色生态、美丽宜居”的健康特色小镇,实现多点联动支撑,以大健康产业发展促进经济转型升级和培育新动能,实现健康扶贫和精准脱贫,推动新型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

  一、产业布局

  遵循大健康产业发展市场经济规律,以云南人口、自然环境、生态资源和大健康产业发展状况为基础,根据“集聚发展、产城融合、差异发展、功能互补”的原则,形成“一核、六区、多点”产业空间布局结构,实现“核心引领发展、六区协同推进、多点联动支撑”的辐射延伸式大健康产业空间布局体系。同时,以建设云南辐射南亚东南亚大健康产业发展中心为导向,推动构建“一港、三园区、四中心”的大健康产业对外开放总体格局,着力形成云南全省大健康产业空间布局与产业对外开放格局“层次鲜明、内外联动、横纵交汇、深度融合”的良性互动局面,助力“健康云南”建设。

  其中,“一核”指集中打造昆明大健康产业示范发展中心,即以昆明健康产业发展示范区为云南省大健康产业核心驱动引擎,打造云南大健康产业示范发展中心;“六区”指协同推进六大特色大健康产业集聚区发展,即滇中大健康产业综合发展集聚区、滇西北康体特色产业发展集聚区、滇东北绿色食品和商贸物流产业发展集聚区、滇西养生特色产业发展集聚区、滇西南养老特色产业发展集聚区、滇东南健康制造和健康食品产业集聚区;“多点”指加快推进云南全省多地、多类健康特色小镇建设,形成“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县域健康经济带”等产业形态,实现多点联动,推动云南省大健康产业发展。

  二、基本原则

  坚持以大健康产业为支撑。每个小镇要选择一个特色鲜明、能够引领带动产业转型升级的大健康产业领域,培育在全国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健康特色产业和品牌,聚焦中药材、茶叶、咖啡、花卉、温泉等特色产业优势,实现“产业立镇、产业富镇、产业强镇”。

  坚持市场化运营。健康特色小镇要坚持企业主体、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的模式,鼓励以社会资本为主投资建设。每个特色小镇要明确投资建设主体,发挥项目带动支撑作用,地方政府重点做好规划引导、基础设施配套、文化内涵挖掘传承、生态环境保护等工作。

  坚持产城融合发展。统筹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布局,依托产业集聚相应规模的人口、就业、居住和旅游,坚持合理配套,做到基础设施、公共服务、旅游交通、产业发展、生态环境等布局完善,推进产城融合发展。

  坚持绿色低碳发展。根据地形地貌和资源禀赋,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注重借景山水、巧用田园、就地取材,因地制宜开发应用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凸显生态特色,实现特色小镇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协调统一。

  坚持统筹规划、以质取胜。不盲目扩大健康特色小镇建设数量,强力做好科学规划、统筹安排并分阶段实施,重点结合当地资源优势和发展目标,确定适合自身发展的路径,坚持以质取胜。

  三、发展目标

  到2020年,培育和规划建设20个左右省级健康特色小镇,重点打造一批健康特色小镇样板,小镇内或周边拥有较为完善的公共服务设施,实现多种功能有机融合,形成示范效应。

  到2030年,全面建成80个左右全国一流的健康特色小镇,在全国具有较高知名度和美誉度,产业集聚能力明显增强,拉动投资作用显著提升,打造“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县域健康产业带”,健康特色小镇成为大健康产业发展的新载体、健康云南的新名片、县域经济跨越式发展的新支撑、全省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四、规划分类

  根据云南区域内综合资源优势不同,拟规划建设如下七类健康特色小镇。

  (一)中医药特色小镇

  充分利用中药材主产区和生态旅游区资源优势,借助中药企业、名胜古迹以及温泉、中药材种植基地、药用植物园等资源,开发中药观赏园、中药采摘园和森林康养项目,形成一批中医药特色浓厚,与民族医药文化、名贵中药材种植、田园风情生态休闲旅游相结合的中医药养生体验和观赏基地。打造一批以三七、天麻、灯盏花、石斛、黄精、重楼等云南道地药材为特色,融康复、养生、文化传播与展示、中药材科考与森林旅游为一体的中医药特色小镇和旅游度假村。

  在文山市、砚山县等三七主要产地,以文山古木三七小镇为引领,建设一批集观光、旅游、养生、休闲为一体的三七特色旅游养生小镇。在彝良县、盐津县等天麻产地,按照“医药养游”融合发展定位,以彝良县小草坝为引领,开发一批天麻养生特色小镇,打造昭通天麻养生带。在泸西县、宣威市等灯盏花产区,将文化养生、温泉养生、药膳养生、运动养生、休闲度假等融为一体,积极开发灯盏花养生保健旅游服务,建设一批灯盏花养生小镇。在龙陵县、勐海县、思茅区、屏边县等石斛主要产区,建设一批石斛养生小镇。在西双版纳勐腊县等砂仁主产区,结合“初夏可赏花,盛夏可观果”的特点,发展一批集观光、文化、美食养生为一体的砂仁小镇。在德宏州玉龙县、保山市腾冲市等重楼主产区开发一批重楼养生养老小镇。在墨江县、沾益区等黄精主产区,结合黄精花期长、景观效果好,健康养生特征鲜明,发展一批集休闲、观光、餐饮等于一体的黄精养生小镇。在景谷县、宁洱县等白及主产区,结合白及花期长、花色艳丽、美容养生效果突出等特点,建设一批白及养生小镇。在金平县建立以“种药草、栽药树、观药景、泡药浴、养药生”为主题的瑶浴养生小镇。

  (二)温泉养生特色小镇

  据统计,云南省温泉点1240余处,约占全国总数的1/3,数量分布居全国之冠,主要有滇西保山-施甸、兰坪-巍山、普洱-江城、勐连-澜沧、中甸-鸣音和鹤庆-祥云六个中温热水分布带,滇中昆明-禄劝、建水-石屏、宜良-玉溪带、滇东南弥勒-师宗、文山-乐诗冲等五个中低温热水分布带,滇东北昭通-鲁甸、永仁-元谋、会泽-东川和宣威-沾益等低温热水分布带。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