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门县是国家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试点县。全县总面积3973平方公里,辖18个乡镇(区)、4个街道办事处,总人口67万,其中60岁以上老年人口13.7万人,老龄化率达20%,老年人口中空巢和独居老年人近6万人,失能半失能老年人约2万人。近几年来,石门县委、县政府牢牢把握全国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新机遇,结合贫困山区养老服务实际,把居家养老工作作为一场脱贫攻坚的突击战来打,作为一项执政为民的民心工程来抓,探索推行六个“结合”养老服务模式,实现了六个“转变”,推动全县居家养老事业蓬勃发展。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一、坚持集中养老与分散养老相结合,实现机构养老向区域性社区养老转变。 多年来,石门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养老服务业发展,先后投资建立了县光荣院、县福利院、县中心敬老院等5个县民政局直管养老机构,扶持修建了罗坪乡敬老院、子良镇中心敬老院、新铺镇大柳树村颐养院等32个乡村公办养老机构和二天门社会福利院等5个民办养老机构,全托入住县内外特困老人2000多人。在此基础上,石门县以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为动力,冲破“围墙”、创新载体,将养老服务层面、服务项目不断向社会延伸,形成了“围墙式养老”向“社会化养老”转变新格局。目前,全县共兴办各类不同侧重点的养老服务示范、农村幸福院、示范性老年协会点300多个,建设“三屋”55家,其中城镇宜老自助屋15家、农村幸福互助屋30家、医养健康屋10家。让养老机构和服务站点遍布全县所有乡村,服务功能不断增强。楚江街道荷花社区将临街500多平方米16间门面全部收回(门面收入16万元),改建成“宜老自助屋”,配套完善了12个服务场所,让老年人老有所养。皂市镇岩湾村利用老村部闲置资源进行改造,并动员社会爱心人士捐款2万多元,建成了300平方米“互助幸福屋”,各项服务设施逐步配套,为该村老年人打造了日间照料、文化活动场所。夹山镇依托民办医院栗山晓星医院设立“医养健康屋”,与全村844名老人签订服务协议,并建立健康档案、提供上门巡诊、开设家庭病床、开展中医理疗和特色诊疗,深受群众欢迎。 二、坚持智慧养老与专业养老相结合,实现服务手段由传统向信息化转变。 在全力推进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过程中,石门县充分利用专业养老管理信息系统,并组建专业化的服务队伍,对重点老人提供紧急救助、生活帮助和家政服务,效果非常明显。楚江街道观山社区投入20多万元,安装了一套养老服务信息平台终端系统,主要通过老人电话,或使用一键通老人手机接通服务信息,安排服务人员上门为辖区老年人提供家政服务、保姆介绍、钟点工、医院陪护、家庭护理、公交卡办理等服务。目前,信息平台已配备养老专业护理人员7人,家政服务人员18人,心理咨询师1人,保健人员2人,及时为辖区老年人提供各项优质服务。到今年8月底,共经营家政服务50多次、介绍保姆22个、安排钟点工250人次、安排医院陪护30多人次、安排家庭护理工120个、办理公交卡200多个,深受辖区老年人的好评。宝峰街道宝塔厚德养护中心专门从外地花38.8万元,引进一套智慧养老软件系统,产品功能100多项,主要为辖区老人提供档案管理、健康管理、安全监护等服务,并计划将信息传递网向附近乡镇街道延伸,实现统一管理。 我们积极培育和引导专业化养老服务组织,充分发挥专业化养老服务社会组织作用,及时为全县老年人提供上门优质服务。县康乐福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成立于2012年,现有社工师、心理咨询师、营养师、养老护理师等专业人员16名,主要通过电话信息以及智慧养老信息平台提供的信息,及时为老人提供生活照料、康复护理、保健、家政、科学养老、文化养老等无偿、低偿、有偿服务,社会反响较好。并且从2013年开始承担县政府的购买居家养老服务工作任务,不仅得到了各级领导的高度肯定,还得到了所有老年朋友的十分好评,为政府解了忧。 三、坚持就地养老与异地养老相结合,实现养老环境由屋内向屋外转变。 我们根据石门的地理环境,积极倡导就地养老与异地养老相结合的新模式。即区域性养老向周边乡村辐射,将山区的老年人接纳到周边乡村养老机构托养,或接纳到县城养老院入住,让外乡老年人就近得到关爱,让山区老年人到县城享受城市风光,让城区老年人到山区品味居家环境。目前,全县有10多家养老院结成对子,互通信息,传播经验。楚江街道观山社区投入2000多万元,建成了3个养老院,接纳全失能和半失能老人60多人,其中有维新等山区乡镇老人10多人。新铺镇大柳树村颐养院接纳了8名外乡外县老年人在此居住。县康乐福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目前已对全县4个街道、5个乡镇、79个村开展服务运营。宝峰街道宝塔厚德养护中心在全力做好宝塔社区辖区老年人日间照料的同时,已与新铺镇大柳树颐养院、二都街道南峰养老院签订互助服务协议,并计划在壶瓶山等山区乡镇设立分支养老服务机构,把县城居住的全托老年人和日间照料老年人送到南北镇居住避暑,让他们既身体得到舒畅,又能观光旅游,过上了幸福美满的生活。 四、坚持生活养老与精神养老相结合,实现需求由物质上向精神上养老转变。 目前,全县大部分养老机构和服务站点,都严格按照“5+1”模式,设立了生活照料、医疗康养、文化娱乐、安全保障、精神慰藉等场所,建立了特色服务台账。全方位地为老年人提供日间照料服务和思想道德教育,让老年人老有所学、老有所教。宝塔厚德养护中心探索提出了社会养老“六涉十助创八好”基层工作服务系统,目前正循序渐进地推进助餐、助乐、助医等服务内容,每天有100多名老年人到这里吃饭、玩牌、理疗、跳舞、做手工活、看电影、听道德教育课,形成了群居生活新秩序。 夹山镇把居家和社区养老融入到格言治家道德教育活动之中,以杨坪社区、栗山村、汉丰村、双龙村为示范点村,全面推广格言治家,助推居家养老深层发展新模式。对60岁老年人一方面提供义务理发、医养理疗、休闲娱乐、上门护理等日间照料的同时,一方面在全镇广泛宣传治家格言,村民们说格言、写格言、唱格言、贴格言等活动蔚然成风,居家养老文化底蕴不断丰厚,形成了全社会尊老爱老的浓厚氛围。杨坪社区淘家岗有4个独居老人,都是80岁高龄,生活上不能自理,4个邻居组成志愿爱心服务小组,每天看望老人,常年为老人买米、灌液化气,帮助老人洗发、洗脚、剪指甲,陪同老人聊天,培育了良好社会风尚。 五、坚持输血养老与造血养老相结合,实现养老资金由政府补助向市场化转变。 |
上一篇:《店头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