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健康新闻 > 新型政党制度凸显中国民主观

新型政党制度凸显中国民主观

时间:2018-09-10 08:58  来源:  阅读次数: 复制分享 我要评论

  唱好“大合唱”:彰显合作民主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把各个政党和无党派人士紧密团结起来、为着共同目标而奋斗,有效避免了一党缺乏监督或者多党轮流坐庄、恶性竞争的弊端。合作——是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精髓。建立伊始,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就把实现广大人民的共同利益作为共同目标,进而确立“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发挥最广泛凝聚人心、汇聚力量的作用。新型政党制度以“大合唱”奏响民族复兴的时代旋律,以合作民主破解政党关系的历史难题。

  首先,“大团结大联合”始终以共同政治理想为基础。《共产党宣言》中讲,共产党人到处都努力争取全世界的民主政党之间的团结和协调。合作是人类社会进步的动力,为实现远大理想而进行团结与联合,印刻在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基因图谱中。从“五一口号”到党的十九大报告,多党合作的共同思想政治基础与时俱进。70年前,新民主主义成为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同中共团结合作的思想政治共识,多党合作制度由此创建。今天,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团结合作,也建立在共同思想政治基础上,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样的基础牢不可破,它不仅符合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实际和现实要求,也符合中华民族天下为公、兼容并蓄、求同存异的政治文明理念。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成为中国共产党的“好参谋、好帮手、好同事”,是要“共同把中国的事情办好”。

  同时,“一致性和多样性的统一”体现在领导与合作、执政与参政的有机融合之中。多党合作是一种政治共同体,一党领导多党合作,一党执政多党参政,形成的是一种强大的合力。民主党派和工商联参政不执政,但不是在野党、不是反对党,与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命运共同体。在领导党方面,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但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不是不要民主了,而是要形成更广泛、更有效的民主,我们应该不忘多党合作建立之初心,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源于西方的现代化理论也认为,“后发国家”需要有一个强固的领导核心来推进现代化进程。这个“核心”在中国就是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既要担负起执政党的责任,又要像毛泽东同志告诫的,显示出领导党的胸襟:“国事是国家的公事,不是一党一派的私事”“共产党员只有对党外人士实行民主合作的义务,而无排斥别人、垄断一切的权利”。在参政党方面,与执政党共商共议国事,既要助力不阻力、补台不拆台;又要以反映情况、提出意见、进行批评,担当起政治监督的职责,发挥有别于中共党内监督和其他监督的作用,推动执政党优化决策、减少失误、纠正偏差,克服官僚主义和消极腐败。

  在西方竞争性政党制度下,政党作为选举组织,以本党利益最大化为最高追求,以选票最大化为生存之要,政党之间是天生的敌手关系,相互倾轧是常态。选举是把选票转换为权力的过程,也就必然被作为“标的物”的选票所绑架。由于势不两立,凡是对方赞成的就反对、对方反对的就赞成;为了拜票竭尽全力讨好和迎合选民,不可能考虑人民的整体利益、长远利益、根本利益。而中国新型政党制度,既避免了缺乏监督的一党独断,也防范多党轮流坐庄的恶斗;既形成合力,又存在张力。英国剑桥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资深研究员马丁·雅克说,西方国家的长期论点是,多党制是民主的一大优势,能够防止政党僵化和停滞,而事实上,中国共产党找到了使自己保持活力与年轻的方法。更有学者把西方政党制度比喻为“打橄榄球”,势必压倒对方;称中国政党制度是“唱大合唱”,围绕主旋律和而多样、合而多彩。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