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健康新闻 > 健康资讯 > 保健品非法营销乱象亟待“利剑出鞘”

保健品非法营销乱象亟待“利剑出鞘”

时间:2018-08-11 16:13  来源:  阅读次数: 复制分享 我要评论

  8月8日上午,广州市公安局天河区分局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会上警方通报了一宗特大电信网络诈骗案。将天河区车陂西路的一栋商务大厦办公室内“保健品”电信诈骗涉案人员全部抓捕,随后警方还捣毁了2个仓库,整个抓捕行动一共抓获涉案人员462人,涉案金额超过千万。(8月9日凤凰网)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保健品逐渐走进人们的视线。从理论上来讲保健食品是食品的一个种类,具有一般食品的共性,能调节人体的机能,适用于特定人群食用,但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目前市场上的保健品大体可以分为一般保健食品、保健药品、保健化妆品、保健用品等。由于保健药品兼具营养性和食物性,很多受众便把身体的健康寄托在保健品上,甚至于生病了不去医院看医生买药,而是选择一些保健品来替代。

  从身体保健的角度讲,保健品可以配合食物或药品辅助治疗,起到一定的保健作用,所以科学使用保健品可以调节人体机能。但是由于我国保健品市场处于启动阶段,产品定位不清、销售不规范,导致市场上很多保健品身份不明、功能不明,开始出现保健品非法营销。近年来,保健食品违法营销屡打不绝,已成为食品安全领域的“顽疾”和公害,特别是违法营销宣传、欺诈销售食品和保健食品等行为对象多为老年人。曾有新闻报道,康瑞祥公司打着保健品旗号的“纳豆紫苏籽油软胶囊”,其主要成分为纳豆粉、紫苏籽油和姜黄素等几种常见的食品原料,每盒成本不足300元,售价却高达8280元。“商家”如此漫天要价,为何众多老年人还趋之若鹜?

  保健品作为日常保健的健康产品,比较符合人们尤其是老年人追求健康的心理,但由于保健品市场管理并不很规范,若老年人偏听偏信,往往是花了很多冤枉钱仍执迷不悟。有关部门统计显示,我国每年保健品的销售额约为2000亿元人民币,老年人消费占了50%以上。而其中有70%以上的保健食品存在夸大功效的现象。尽管媒体关于老年人高价购买保健品上当受骗的报道屡见不鲜,仍阻止不了老年人购买保健品的热情。针对老年人推销保健品的骗局可谓层出不穷。

  目前,保健品欺诈和虚假宣传主要有会议营销和旅行营销两种方式,表面上看是老年人自愿购买,其实存在欺诈、虚假宣传等违法行为,但取证非常难。卖保健品的商家不仅研究老年人的心理,对市场监管的传统打击方式也很了解。他们专找老年人居住多的小区“落脚”,通过租会场、设生活馆、开健康讲座,或者到一些公园等老年人集中的地方发传单,利用发小礼品、免费参观旅游等方式骗取老年人信任,销售高价保健品。

  “老年人被‘洗脑’,花费大量退休金购买保健品,并且不愿意接受正规医院的治疗,迷信保健品功效,导致病情延误,甚至危及生命。同时这也破坏家庭和谐,制造家庭矛盾,被‘洗脑’的老年人往往埋怨子女不孝顺”,这种现象已成为老百姓日常生活中的一大痛点。所以,我们要认真对待对于从保健品衍生出来的违法犯罪,开展源头治理,同时各部门协调合作,相信营销欺诈和虚假宣传也逃不过法律的制裁。

  一方面,政府应当发挥主导作用,推进科学、健康、高效的现代老年人保健品市场管理。制定保健品管理的地方性法规,使大连市保健品市场逐步规范、健康。市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定期发布药品安全消费警示,打击游医药贩。同时应成立指导老年人投资消费的部门,在医疗保健、服务、购物、文化生活、投资等方面为老年人做出正确引导。完善老年健康护理、老年保健休闲、老年体育锻炼、老年科学养生、老年法律咨询等方面的服务,丰富老年人生活,使老年人在身心健康、潜能发挥、融入社会、享受生活等方面得到满足,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得到提高。

  我国保健品产业正处于发展阶段,仍面临诸多挑战,应“双剑出鞘”,推动技术和管理双重进步,净化保健品产业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