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养生百科 > 保健书忧:企业要自律百姓要理性

保健书忧:企业要自律百姓要理性

时间:2018-08-01 17:22  来源:  阅读次数: 复制分享 我要评论

中广网北京6月6日消息(记者刘剑)据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17时05分报道,提起保健热销书《把吃出来的病吃回去》,很多人都不陌生,最近这本在短短半年就卖出三百多万册的热销书在各地纷纷下架、销声匿迹。

目前,养生保健已经成为一种时尚,但是,市场上的保健书籍鱼龙混杂,自相矛盾,甚至违背科学。这些保健书籍到底是怎样出炉的?内容进行过科学认证吗?国家是否有相关参照标准?它们的繁荣又说明了什么?

近年来,养生保健类图书越来越受到人们的追捧,成为图书市场最热销的产品之一。

读者:我比较喜欢保健的书。提高自身的免疫力不更好一点嘛。

虽然保健类图书受到人们的青睐,但在采访中,不少读者也反映,经常会发现同一食品在不同的养生保健书上却有着截然相反的表述,看的越多就越糊涂:

读者:像蛋黄嘛,老年人少吃一点,一天只能吃一个鸡蛋,但是有些书说不要紧,可以随便吃,吃两个或三个都行。

读者:因为它(保健书)太多了,这就是容易混杂,你要是这个说这个,那个说那个,说得叫人心里确实相信哪一个呢?

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中国老年人口将达到2.13亿,约占总人口的15%。如何让身体更加健康已被越来越多的老百姓所关注,不论是老人小孩、俊男靓女,大家对营养、健康、美体、美容等方面知识的需求也越来越强烈。国内外许多出版公司参与其中,各种养生保健类图书也随之大量面市。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市场营销部经理李坪录:

市场很广阔,而且生活书的门槛相对低,所以,涉足的出版社比较多。很多出版公司他们就是通过各种渠道收集了很多大众保健的一些类似这样的稿子,加上一些他们的策划,一些包装,可以说是一个流水线,每天每个月都是流水线地往市场上推出来,非常快。

在这种流水线快节奏的出书速度下,人们不禁要问,养生保健类书籍的内容是如何进行科学认证的?国家是否有相关参照标准呢?这让老年读者王世贞很是困惑:

你像这个起码都有个统一的规划,你不能你这个出版社出,他那个出版社出的就不一样,你起码国家就有个统一的规划,规划出来哪一个出版社联合起来这个内容是不是都是一样。

面对国家标准的缺位,一些出版商似乎也很无奈。中国出版对外贸易总公司发行部区域经理赵伟就常常遇到这方面的尴尬:

比较争议就是原则性的东西,包括它说哪些食品病人能吃,哪些食品病人不能吃,这个东西在国家没有正式的一些官方的一些公布或者世界上一些医疗机构正式的公布。

正是在没有统一的标准下,养生保健类图书不仅观点不一,甚至有些宣称食品可以代替药品、偏方能够治疗绝症……中华内分泌学会副主委李光伟:

如果食品都能代替药品,那国家培养好多厨师就行了,不要培养大夫了。

中华中医药协会专家温长路:食养和药养是两个概念,食物可以有药性,当药性的时候要按药来食用,但是它不具有泛治性。

医学博士张玉清认为,面对保健图书的市场乱象,企业要自律,百姓要理性,政府更要作为:

对于学者或者医生来说,你如果说不成熟的东西,不要拿给市场,应该是你经过研究,有所证据,用胡适先生的话说,有一分证据说一分话,这叫做社会责任感,对群众负责;对出版商方面咱们要提的,除了一种经济效益之外,还要追求一种社会利益最大化,对群众的一种负责,这也叫做一种社会良知。

,从上世纪80年代“包治百病”的疯狂气功,到“神医”胡万林、台湾的“食疗大师”林光常,直至今天的张悟本。为了有个健康的身体,大家已经被所谓的养生专家忽悠了不知多少次。原因何在?北京协和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院长黄建始认为,旺盛的健康渴求与匮乏的健康素养之间的矛盾,是养生神话此起彼伏的根本原因:

卫生部公布的国人健康素养调查,及格的只有6.48%,所以因为大家都不知道一加一等于二,所以有人说一加一等于五,一加一等于六,当然就有人相信了。

透过张悟本现象,我们还应该意识到,人们对养生食疗知识的贫乏与渴望,对食品安全的担心以及“看病难、看病贵”等社会现实。目前,湖南卫视宣布,号称全国收视率仅次于央视《焦点访谈》的《百科全说》节目,六月七号起暂别荧屏。我们更希望整改后的《百科全说》,在重新刷新收视记录的同时,能带给百姓真正的健康知识,更希望所有健康养生的宣传都能真正带给人们有质量的生活,而不是把老百姓再忽悠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