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运动养生 > 太极 > 太极拳中的‘气感’说明(下)

太极拳中的‘气感’说明(下)

时间:2018-06-15 18:11  来源:  阅读次数: 复制分享 我要评论

太极拳之“气”与其他之“气”的差别

在长期的工作生活中,人们逐步认识到力与气的密切关系,即气足则力大,心慌气短则必然力量大减。人们在表述一个人力量的时候,常用的一个词即是“力气”。在太极拳运动中,要求用意不用力,这里所说的不用力,是提示习练者不用僵力、拙力,而非软若无骨,松懈无力。要柔中寓刚,形、神、意、气密切配合,协调一致,在意念的引导与支配下,浑然一体。通过这样长期、系统的训练,不仅能使人延年益寿,还能使身体产生出一种神奇的能量。在中国武术运动和各种气功训练中,都讲究“运气”“以气催力”“气沉丹田”等,那么,太极拳运动中所讲的“气”和别的功夫所讲的“气”是不是一回事呢?如果不是,又有何不同呢?

太极拳中的‘气感’说明(下)

太极拳中的“气”,与其他门派武功以及气功中所说的“气”,既有共同点,又有差异之处。相同之处是:都讲究肢体运动与呼吸的配合,都要按照一些特定的方法,进行科学、系统、长久的专门训练。通过训练,都会显著增强肺活量,都可以生成肠道中气的流动,即形成丹田之气。所不同的是,太极拳的呼吸,是在松静、舒缓的情况下,随着意念的引导作用,融入到技击招法中的,是意念引导下的全身筋骨节节贯穿、肢体在意念的引导下,神经系统和纤维组织进行定向传导、形成松合之力,柔似锦棉,发则迅猛,活而不软,强而不僵。意在形中,形由意生,意引气运,气催力发。因此,太极之“气”,不是一个独立的概念,它是一种有形的气与无形的意相结合的混合体,是身体各个部位密切的配合,是经过长期科学的训练而形成的肢体神经信息迅速的传导,是肌肉纤维组织在意念的引导下力量的定向传输。

太极拳中的‘气感’说明(下)

太极拳之“气”的培养

太极拳之“气”的培养,主要通过三条途径进行:一是进行桩功训练;二是进行静功训练;三是进行套路训练对太极拳水平的提高,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是稳定心神、提高功力的重要训练手段,益处颇多。其功效尤其突出。

(一)扎根筑基,稳定重心

太极拳讲究以静制动,后发制人,因此,自身重心的稳定性显得异常重要。重心不稳,脚下无根,难获取胜机会。而要想具有扎实的下盘功夫,桩功训练必不可少。通过长期坚持不懈的桩功训练,可使腿部力量显著增长,并不断增强下盘的柔韧性、稳定性以及耐受力,逐步达到运转灵活、随遇平衡、落地生根之程度,为运动中保持自身的平衡稳定,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排除杂念,稳定心神。

人间事繁杂,充满喜与忧。心装万般事,浮想无尽头。现实生活中,人的思维总是笼罩在繁杂的社会事务中,很难真正清净下来。而练拳则要求排除一切杂念,全神贯注。只有做到练拳时“面前无人似有人”,方可达到交手时“面前有人似无人”。练拳中走神,形神难以合一,是练拳者常犯之病。桩功训练,要求绝对入静,长期坚持练习,可收定心安神之效。这种心神的定力,对提高演练与技击水平,都具有重要作用。

太极拳中的‘气感’说明(下)

(三)舒缓自然,利于松柔。

太极拳运动,从总体上来说,要求松、柔、缓、舒。由于人们在日常工作生活中形成了一种僵硬之力,因此,初习太极拳者,皆感自身僵硬、笨拙,毫无柔美之感,更难以掌握太极拳“刚柔相济,以柔克刚”之精要。而在桩功训练中,要求精神高度放松、肢体张弛有度,肢体运动松柔缓慢,因此,对肢体的松柔训练,大有裨益,有助于太极拳习练者尽快完成由僵硬到松柔的转换。

(四)控制气息,养生增功。

呼吸,乃人先天自然之能。然而,功法中的呼吸,与平时之呼吸是有根本区别的。日常之自然呼吸,乃生存之常态;练功之呼吸,是为养生与增功。两者目的不同,方法各异,效果也大不相同。桩功中的呼吸,有特定的方法。许多功法中,对呼吸的要求是以意领气,呼吸均匀、细长。常加练习,可有效提高自身气息的控制能力,加大肺活量,保健养生,增强功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