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养生保健 > 养生产品 > 保健品不是药,“疗效”莫轻信 今年已立案查处相关违法行为6起

保健品不是药,“疗效”莫轻信 今年已立案查处相关违法行为6起

时间:2018-04-06 15:00  来源:  阅读次数: 复制分享 我要评论

  昨日,家住市区建工新村的楼先生致电本报24小时新闻热线86611000说,市区有一家保健品店,经常有一些中老年人光顾。目前,保健产品市场鱼龙混杂,乱象丛生,消费者在选择此类产品时如何辨别真伪,避免上当受骗?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尤其是中老年人对养生保健意识越来越重视,因此各种各类保健品在市场上热销。记者从市市场监管局获悉,今年以来,我市共整治规范保健产品或服务经营单位38家,立案查处保健产品相关违法行为6起,通过整治,保健品市场持续好转,相关违法行为及投诉举报显著减少。

  那么,如何识别保健品的真伪?市消保委工作人员介绍,正规的保健品外包装上都会标有生产许可证号、产品批准文号、产品规格、主要成分、适用人群、生产厂家、生产日期等基本信息,而且文字清晰无误,色彩鲜明。在购买保健食品前要注意查看产品外包装上有无卫生部的“小蓝帽”标志,这是国家帮助消费者辨认区分真假保健食品的特制标志,保健食品标志为天蓝色小蓝帽图案。

  需要注意的是保健品不是药品,更不能治病。不要相信某些保健产品宣传中所谓的治疗效果,有些保健品宣称“仅用3天改善睡眠”“连服一疗程增强记忆力”等,大多涉嫌虚假宣传。

  “在选购保健品时,消费者应保持理性,慎重选择,特别要防止伪劣仿冒产品。”工作人员说,夸大其词的宣传,组织免费体检、免费旅游,送些免费米面粮油、开定向推销会,再引诱购买价格虚高而实际效果不明的保健产品或服务是一些商家的套路。有的老人希望通过服用保健品,促进身体机能整体提升,但因缺少保健方面的知识,或听信他人宣传推介,很容易走进误区,最后既花了钱,又延误了病情。

  市消保委工作人员说,患有疾病或身体出现不适,应及时到正规医院就诊与治疗,不要听信保健品经营者给出的“免费体检”结果,以免贻误了最佳治疗时机。

  在购买保健产品前,不要被保健品广告和促销活动所诱惑,应事先征求医生建议或与家人商议后再定;在选择购物场所时要提高警惕,增强辨识能力,务必到证照齐全的商场或超市购买保健品,不要光顾无证照的经营场所。

  如遇消费纠纷,可首先与经营者交涉,交涉不成的,可拨打88900000或12315消费维权热线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