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养生人群 > 中老年 > 免费养生课诈骗盯上老年人别让老人常感骗子亲情【3】

免费养生课诈骗盯上老年人别让老人常感骗子亲情【3】

时间:2018-01-26 08:08  来源:  阅读次数: 复制分享 我要评论

  免费背后往往是陷阱

  老年人如何才能防止被骗,北京市海淀区公安分局电信诈骗及网络案件侦查中队副中队长翟宝宇认为,老年人首先要有很强的防骗意识,遇到不寻常的事先打个问号,不确定的都和儿女或者身边年轻人多问问。除此之外,老年人还应多掌握一些识破骗局的小技巧。

  作为老年人,一定不要相信什么“天上掉馅儿饼”的神话,凡是免费讲座、免费旅游、免费体检、免费参观等活动,背后往往都伴随着花钱买药、投资入股之类的目的甚至陷阱。特别是当一种药品被称有“神奇功效”,一项投资号称有10%以上的高额年收益时,就更加不能盲目相信。

  对于保健品类的诈骗手段,识别真伪其实并不困难。保健品当作药品卖的,只要认真核对包装盒上的批准文号便能辨别,凡是药品,包装上一定有“国药准(试)字”的文号,而保健品的批号则是“卫食健字”。此外,药品真假可登录国家药监局的网站,输入药品名称或“国药准字”后面的字母和8数字进行查询,查不到的便是假药;查询到的,也要仔细核对批准证书上载明的药品是否与销售的药品一致、治疗病症是否一致、生产厂家是否一致、证书是否还在有效期内等。保健品的优劣,可以重点查看其包装是否有“小蓝帽”保健食品标识,是否有“本品不能替代药物”等忠告语,也可以登录中国物品编码中心网,查询条形码以辨别制造商真伪。但归根结底,老年人要购买保健品、药品,还是要尽可能去有信誉的商场和药店购买,没见过的药品、保健品先去医院咨询医生后再做决定。

  对于电信诈骗,老年人应记住公民无论涉嫌什么罪名的犯罪,公安机关和检察机关都不会要求其进行转账;公安局有办公地点,有报警电话,老年人在接到冒充公检法的诈骗电话后,不要着急按着骗子的指示转接电话,而应挂掉电话,拨打110或派出所的问询电话,向民警求助。

  老年人如果平常不经常上网、无法熟练操作网银等软件,就尽量不要随便点击下载和保存,否则容易使电脑中病毒,也容易为骗子打开转账的方便之门。

  别让老人常感骗子“亲情

  由于富有同情心、自我防范意识差、信息闭塞等原因,老年人成为犯罪分子作案的首选目标。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调研发现,在针对老年人的诈骗案件中,以团伙作案居多,作案过程有一定的模式化,而且这些犯罪分子往往都是根据老年人的自身特点,主打心理战。

  据了解,在传统的诈骗老年人方法中,犯罪分子多以看病消灾、购金银及古董、投资、保健养生等为托词,铺设好陷阱等老年人上当,这几类陷阱,多是根据老年人注重身体健康、远离儿女心里孤独、想为儿女积累财富等心理,有针对性开展的犯罪活动。

  朝阳法院刑二庭法官曹作和告诉记者,在该类案件中,绝大多数为团伙共同实施诈骗行为。在吴某推销假药诈骗老年人的案件中,吴某就是与妻子联手,以健康协会的名义,在社区内向老年人发放邀请函,并趁机收集老年人个人信息。随后吴某等人再根据老年人的信息资料逐一给对方拨打电话,通知其有免费的健康课程及体检,并伺机推销假药行骗。“这是利用老年人注重健康的心理以及从众心理,有的老人看到周围邻居都买了药,自己也就跟着掏腰包买了。”曹作和说。

  不仅如此,近年来,随着犯罪分子作案手段的不断更新,电信诈骗、非法集资、保健品销售等等欺诈类案件数量有所增加,导致上当的老年人增多。曹作和建议,公安机关也应该联合社区、街道等加强综合治理管控,对案件高发地进行重点监控,并发动社会共同参与,在社区、单位形成宣传、教育、防范、打击相结合的齐抓共管治理系统。

  此外,有专家指出,专骗老年人的骗子之所以能屡屡得手,还与家庭亲情密不可分。很多老人长期“空巢”,子女很少回家看望,电话问候也是轻描淡写,而骗子在开展养生讲座的同时,却会时不时拿着水果、礼品等上门看望老人,与老人拉家常,获得老人信任和依托,最终落入骗局。因此,老年人的子女、亲人也应常回家看看,用行动让老年人感到温暖,也能从子女口中得知社会变化,了解生活中需要防范的骗局。(记者 黄洁 实习生 孔一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