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饮食养生 > 食疗养生 > 评论:推广食疗养生无错 应理性看待张悟本现象

评论:推广食疗养生无错 应理性看待张悟本现象

时间:2018-01-25 15:05  来源:  阅读次数: 复制分享 我要评论

  前段时间在媒体上颇为热闹的“张悟本现象”已渐趋沉寂,然而部分媒体有意无意地把批判张悟本引向批判食疗养生,引起了部分中医老专家的担忧,他们担心本就生存环境恶劣的食疗养生在某些利益集团的打压下,又会遭遇一次持久的抹黑运动。

  从某种程度上说,“张悟本现象”的出现是广大群众对现行的医疗体系的无声批判。医疗费用居高不下,已经成为居民的重要支出,一个小小的感冒需要几百元的医药费用开支,部分民众生不起病,看不起病,治不起病。于是养生成了民众追求的必然。

  食疗养生无错

  由于在推广食疗养生的过程中获取了利益,张悟本受到部分曲解是正常的。但部分媒体以偏概全以及一窝蜂似的狂轰滥炸行为,背后有没有利益集团的操作,值得怀疑。就算张悟本有错,也不会伤及中医养生的大方向,部分媒体对中医养生的负面报道是对传统中医文化的抹黑。

  对养生方法的探究,可说是自有人类以来就被重视了的,往大处来看,世界文明与文化的进展,无时无刻不需要更多的人们作长期的奉献;往小一点的立场看,人生是短暂的,就促使人类努力去追求延年益寿。

  中医将食疗与养生统一紧密的联系在了一起。中医对饮食的认识与中医传统医学理论融汇贯穿,创立了完整的食疗理论,“药食同源”,食物与药物同样,有寒热温凉、辛甘酸苦咸以及食物归经之说,就拿西瓜来说,中医认为西瓜性寒,能解暑热、止泻、利小便,但吃多了容易腹痛、腹泻;荔枝性温,能养血、生津、理气止痛,但多吃荔枝容易导致上火,口舌生疮,重者流鼻血,同样都是水果,对人体造成的影响却截然相反。

  所以说中医对食物的认识更细致、更人性化了,将食物的性格、脾气、特长以及存在的缺点都了解清楚,你就可以根据自己身体的特点去选择对你胃口的食物,经常食用这些食物就能让身体健康,反之,如果老是相冲就要生病。

  中医在它的整个理念中是要求一个人在他的生、长、壮、老、死的全过程中,健康愉快地活着。在这个理念中,天人是合一的,自然界的风、寒、暑、湿、燥、火和你体内的气血在正常情况下是一种自然的和谐。

  中医的价值,在过去被国际社会深深低估可以理解,因为贫穷落后衰弱的中国,要想让先进发达国家学习接纳中医确实很困难。因为他们第一要问的问题是,既然你们中医那么先进,为何中国人那么贫弱短命。而且,因为外语人才的缺乏,中华文化的经典著作没有准确地翻译成各种语言,这也影响了中医在国际社会的传播及影响力。

  改革开放后,随着越来越多的中医人才走出国门,世界对中医由完全陌生到逐步认识熟悉,如今中医 针灸 按摩 中药(自然药物疗法)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知道,不再是一个陌生的词。中医的价值随着互联网、 翻译工具、 多语人才的增多,被越来越多的国家所重视。

  理性看待“张悟本现象”

  前段时间,新闻媒体对号称“中医食疗第一人”的张悟本赞赏有加,把张悟本捧上了云端。最近,新闻媒体又把张悟本抛向了深渊,纷纷对其口诛笔伐。张悟本在一夜之间由“神医”变成了“骗子”。

  张悟本倡导的食疗法动了医药行业的奶酪。医药行业可以不喜欢张悟本,但不能否认中医食疗本身的科学性。“食疗胜于药疗”的依据是世界卫生组织(WHO)的统计——致病致死的原因:一是不良的生活方式;二是药物中毒。食疗法的另一个依据,是唐代药王孙思邈:夫为医者,当须先洞晓病源,知其所犯,以食治之,食乃不愈,然后命药。最近,河南登封设立少林药局医院,推广禅疗、食疗、功夫疗。

  张悟本的牛奶有害论和酸奶“血稠定律”,客观上触犯了所有牛奶企业的重大利益。表面上看起来,张悟本与蒙牛的企业目标“每天一斤奶,强壮中国人”在唱反调。实际上,张悟本与蒙牛都在为老百姓的健康着想,真理会越辩越明。新闻媒体应帮助民众获得科学知识。

  张悟本从来没有说过他是有医疗资格的医生。恰恰相反,张悟本强调他所在的机构不是医疗机构。由于食疗法不吃药、不打针、不动手术,没有副作用,对人体健康不会造成损害。食疗法说白了就是通过教人们吃什么、怎么吃来防治疾病。任何未取得医生执业资质的人对病人实施食疗法,都不会构成非法行医罪,张悟本也不例外。

  张悟本可能没有正规医学学历,没有在国家医疗机构工作过,曾经是北京市第三针织厂职工。这只能说明张悟本是自学成才的“草根食疗专家”,不能说明他不配成为食疗专家。

  至于新闻媒体说张悟本引起了绿豆和其他农副产品价格的大幅上涨,更是夸大了张悟本的能力。

  “张悟本现象”的出现有其客观的现实背景,它反映了当前人们对于健康知识和养生咨询的需求是多么地迫切,我们应理性看待这一现象。

  辩证看待养生热

  目前正在兴起的养生热是有其群众基础和深刻背景的。毫无疑问,我们的医疗体制是存在一定问题的,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现象困扰着这个社会。医患之间的不信任导致正常的求医渠道不畅,而患者对健康信息的饥渴导致了养生热的兴起。我们应该正确引导这股养生热,不要因为张悟本说了一些过头的话,造成了一些不良影响就全盘否定中医养生。

  近日,卫生部新闻发言人、中国健康教育中心主任毛群安在回答记者提问时,也强调不要把张悟本事件和中医养生混为一谈。目前医疗保健信息市场较为混乱,许多欠科学的、五花八门的保健、养生信息满天飞,已使大众无所适从,其中也不乏因轻信不科学的信息而放弃求医和治疗的患者。这些误导性的保健信息的泛滥,势必大大增加社会成本,因此监管保健信息市场已刻不容缓。

  “张悟本现象”也凸显医疗保健信息的市场需求潜力巨大以及高质医疗保健信息的供不应求。现在,保健图书可谓出一部火一部,凸显市场对保健信息的饥饿感。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更注重提高生活的质量和延年益寿。为此,人们希望从医生那里得到更多可靠的医疗保健信息,但却事与愿违。

  时下,当务之急是为遏制劣质的保健信息泛滥,有资质的保健专家应该发出更强的声音,以此加大对医疗保健信息的有效供应,以满足市场对保健信息的需求。向市场提供的保健信息不仅要有“量”还要有“质”,确保百姓得到的保健信息都是可靠的。

  首先,向百姓提供的健康咨询服务应是一对一的、针对性强的,因为个体对保健信息的需求不尽相同。小区医生要加大对初级保健信息的供应,医院专科医生要加大对专科保健信息的供应,护士也要加大对护理保健信息的供应。

  其次,媒体要善于发现并捧红那些有资质的、有文采和有口才的健康咨询专家,让他们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