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四季养生 > 节气养生 > 立春养生 > 春季重养生疾病不来找

春季重养生疾病不来找

时间:2018-01-13 03:35  来源:  阅读次数: 复制分享 我要评论

原标题:春季重生 疾病不来找

春季重养生疾病不来找

春风化暖,但也要注意预防疾病(早资)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春天是一年中生尤为关键的时刻。昨日,“泉州科普讲堂”第一讲“春季养生保健”主题讲座在泉州科技馆举办。此次讲堂由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中医科主任崔闽鲁主讲。

春天,阳光普照,一切生物欣欣向荣。人体也是万物之一,经过一个冬季的休眠消耗,在春季开始苏醒,新陈代谢等功能也逐渐加强,对补充营养的要求增加,以供给机体活动、生长、发育之需要,如能顺应节季,在春季选用相应的进补方法,调理身体,对健康是很有益的。

春季养生须“发陈”

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从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黄帝内经》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春晨”之时,正是养生生发阳气来固卫身体、保养身体的好时光。若懒床、春晨不起则不利于生发阳气,而浊阴易困使体内阳气不升。冬阴困窍人就易出现懒软无力、昏沉欲睡、心情压抑、体虚易感邪、头晕、气短、动则汗出的阳虚卫气不足的春困表现。“被发缓形,以使志生”就是要人们在广步于庭院时披开束发,松缓衣带,让形体舒展,无拘无束地舒展筋骨才更有利于阳气生发。就如身穿练武宽松服、足踩无束软底鞋,在春光明媚的晨曦中舒缓地打着强身健体的太极、跳健身舞,人之志,意于此而生发。

人体的阳气如能随春天“发陈”,推陈出新而不压抑,那夏天就会少病灾。若春天阳气没有升起来,夏天就怕寒凉,易腹泻、伤风、感寒,这就是春阳不升,夏阳该长而不长。而阳气不足就会出现阳虚生寒的病症。

春生之重要助生发,且还要注意“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不杀、不夺、不罚是强调在春天阳气初生,就如幼芽初长、幼子不可重罚,幼子不耐邪毒、药毒。所以春天养生,用药要注意辛散疏理、引邪外出、平抑生发太过,而不抗杀过激。而今盲目过度用药的现象普遍,动不动就用抗生素、激素、放化疗很易造成药物依赖,从而破坏人体自身的免疫力。

春“风”为百病之长

风、寒、暑、湿、燥、火是自然界六种不同的气候变化,但这“六气”太过就是致病之邪,中医叫“六淫”,也是外感病邪的统称。

春“风”主气,风邪侵害人体多从皮毛、上窍而入。常是寒、暑、湿、燥、火诸邪依附于风邪而侵入人体致病。故称“六淫之首”。又“风为百病之长”,(长者,首领也)。春天寒温不定,万物生长,万虫也复苏,自然中的生物致病菌、病毒、蚊、虫也顺应这个规律在冬季的密藏冬眠后,春季开始生发繁殖。它们在冬季的饥冻后复苏特别饥渴狂恶,可引发多种传染病、流行性疾病,如感冒、流感、麻疹、水痘、扁桃体炎、肺炎等。

气候特点与饮食调理

饮食、药物的五味入胃后各有它所喜欢的脏腑,如酸入肝,养肝柔肝;辛入肺,宣散肺气;苦入心,宁心安神;咸入肾,固肾;甘入脾,补养脾气增强脾功能,吸收营养物质而强身健体。

古代养生大家孙思邈说过:春季要“省酸增甘,以养脾气”。五脏中“春旺于肝”,肝脏功能活动在此季节偏旺盛。酸味是入肝补肝,肝得酸养则更旺,易克脾,影响脾运化吸收营养,而甘味则是入脾养脾。

在春季更要增加营养,使人体在冬季损耗的能量及时得到补偿。中医认为“春以胃气为本”,因此不管是食补还是药补,应有利于健脾和胃、补中益气,以保证营养能被顺利而充分地吸收。

春季“老病”、“旧病”易复发,因此应针对原有慢性病,给予有关的食物、药物加以防治。食补性以甘味平和为主,少吃辛辣温热油腻,以免在春夏气温上升的情况下加重内热,伤及人体正气。

专家认为,人体防止外邪侵入的最大屏障是皮肤腠理。在冬季,皮肤腠理是处于密闭收紧状态,致病邪难以入侵。一到春季,转变为春生,皮肤腠理开放疏松,则致病邪就易入侵,故在春季气温多变的季节感冒等传染病较多。对于原来有某些慢性疾病或平时体较虚弱的人,在从冬季过渡到春季过程中,由于消耗增加,原来身体基础又较差,春季湿气重,容易出现“老伤复发”慢性病复发的情况。

[相关链接]

春季如何药补

崔闽鲁建议,春天可以选择“长寿饮”、“洋参三七粉”来调补身体。

“长寿饮”的药效医理

黄芪——甘、微温。补气升阳,益卫固表。它为补气之药,能补脾肺之气,提升阳气,固益卫表防外邪入侵;红枣——甘、温,入脾、胃经。补中益气,养血安神。用于中气不足,脾胃虚弱,及血虚脏燥不安;枸杞——甘、平,入肝、肾、肺经。滋补肝肾,明目润肺。用于肝肾阴虚:头晕,目眩,腰膝酸软,阴虚劳咳,是养肝补肾阴的良药。

前面说过“春天省酸增甘以养脾气”,此方正好是甘、微温,补脾益气、固表抗邪、滋养气血的良方。

本方适合人群为体质虚弱,多病、久病,体弱易感冒,亚健康,低血压,年龄较大,气血两虚者;特别是老年人气阴虚:口易干,失眠,心悸,动则气喘,腰酸膝软,舌淡少苔,脉细者。

洋参三七粉的药效医理

当今有一定年龄的人都知道本方是延年益寿、保健治病的良方。它的组成是洋参和三七 (田七) 等份研成粉末。目前民间流传很广,一般药店有加工出售,用过或长期服用的人无数。但其出处无从查考,因为与之有关的功效、副作用、服法的报道很少。而大家都知道此散是防治动脉硬化、中风、冠心病的好药。

本方的组合是一个十分符合中医医理的配方,两药加起来的功效可提高疗效。洋参补、三七攻,一守一散。二药相配,一寒一温,则中和而不伤阳气,又不燥热,不壅补也不过散。洋参是补气上品,中医认为气行则血行,气虚则血瘀,心气足则血不淤阻,洋参益气养阴而生血推动血流畅通。三七止血祛淤血,有利血液在血脉中流通,滋养五脏六腑。一补一破,互扶相承,血气调和,共保身体正气不虚、血脉畅通而保体除疾。本方适合于气虚血瘀、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服用,如高血脂、动脉硬化、冠心病、中风后遗症(血压不高者)、糖尿病患者的血管病变。

本方只适合老年人服用,青少年不适宜。早报记者 赖小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