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四季养生 > 节气养生 > 立秋养生 > 立秋了!这样做,万病之源全趴下!赶紧告诉家人

立秋了!这样做,万病之源全趴下!赶紧告诉家人

时间:2018-01-07 10:55  来源:  阅读次数: 复制分享 我要评论

立秋了!这样做,万病之源全趴下!赶紧告诉家人


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3个节气,每年8月7日或8日视太阳到达黄经135°时为立秋。“秋”就是指暑去凉来,意味着秋天的开始。到了立秋,梧桐树开始落叶,因此也就有“落一叶而知秋”的成语。从文字角度来看,“秋”字由禾与火字组成,是禾谷成熟的意思。秋季是天气由热转凉,再由凉转寒的过渡性季节。2017年立秋时间为北京时间8月7日15:39:58。

今日立秋!开心吗?激动吗?作为秋天的第一个节气,这标志着孟秋时节正式开始。

但是因为“双中伏”的缘故,今年的“三伏天”共计有40天,眼下我们仍在“中伏”里。

立秋了!这样做,万病之源全趴下!赶紧告诉家人

看起来暑热一时难消。

首先来看一下我市最近天气到底是个什么情况。


立秋了!这样做,万病之源全趴下!赶紧告诉家人



今天到明天多云,每天午后局部有阵雨或雷雨,雷雨时短时风雨较大。偏西风,下午到明天西南风,风力都是3级。今天最高气温36~38℃,明天最低气温27~29℃。

今明两天,我市也会下雨,但以午后局部地区阵雨或雷雨为主。周三周四,我市转为阴有阵雨或雷雨,最高气温随之下降到31-32℃。究其背后的原因,是因为北方有冷空气活跃。周五开始到周日,天气虽然有所好转,以多云天气为主,但最高气温在短期内不会有明显反弹,仍旧维持在高温线以下,最低可达31℃。


也就是说从周三起ヽ`、`ヽヽ终于可以缓解了、ヽ 、ヽ`、周三到周四前期受冷暖气流交汇影响ヽ`、ヽ、ヽ`ヽヽ、ヽ`、ヽ ヽ有阵雨或雷雨、 ヽ`、ヽヽ、雷雨时短时风雨较大ヽ`、ヽ、`、ヽ、ヽ`、ヽヽ`、 、ヽ气温有所下降ヽ`、ヽ、ヽ`ヽヽ、ヽ`、ヽ ヽ高温缓解、 ヽ`、ヽ、ヽ`、ヽ、ヽ`、ヽ、

立秋了!这样做,万病之源全趴下!赶紧告诉家人

不管怎样,这周的天气终于赶上跟“秋”有关的节气了。

但这并不是真正的秋天气候。


立秋不等于入秋,因为气象意义上的入秋,划分气候季节要根据“候平均温度”,其判定标准要看温度变化,当连续5天平均气温低于22 °C,这5天的第一天才是当年的入秋之日。


中国地域辽阔,虽各地气候有差别,但此时大部分地区仍未进入秋天气候,况且每年大热三伏天的末伏还在立秋后。尤其是中国南方此节气内还是夏暑之时,同时由于台风雨季节渐去了,气温更酷热,因而中国医学对从立秋起至秋分前这段日子称之为“长夏”。


立秋了!这样做,万病之源全趴下!赶紧告诉家人

接下来还有3个坏消息…


①立秋以后的蚊子特别毒!

很多人都误认为,蚊子是夏季出现的昆虫。其实不然,安徽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胡好远教授说,蚊子一般自4月到11月都有出现,只是前后出现的数量比较少。到了8月、9月,蚊子迎来了一个活动的高峰期,因为从适宜其生存的温度条件上说,25-28℃是最适宜蚊子活动和繁殖的温度。进入8月,大家还是要注意防止蚊虫叮咬。


立秋了!这样做,万病之源全趴下!赶紧告诉家人


②过完三伏还有“秋老虎”

还有一件事,本周五,我们就要进入末伏了,算一算,到了下周日,今年满满40天的三伏就要过完了。伏天的结束,便意味着秋天快要来临。而且今年8月20日出伏,8月23日便是“处暑”节气,这更代表着暑气告一段落,天气将越来越凉爽。


不过对于身处江南一带的我们来说,也许刚感受到一丝秋凉,传说中的“秋老虎”就要来了。顾铁卿在《清嘉录》中写过:“土俗以处暑后,天气犹暄,约再历十八日而始凉;谚云:处暑十八盆,谓沐浴十八日也。”意思是处暑之后,还要经历大约十八天的流汗日。


立秋了!这样做,万病之源全趴下!赶紧告诉家人


③接下来还有秋台风

一般而言,七八月份是台风生成的旺季,这段时间台风偏少,会使全年台风偏少。但是台风不只是夏天的产物,秋天台风生成的消息也会不断传来。

所谓的秋台风,一般是指九月以后生成的台风。而且秋台风的强度相对较强,造成的损失也比较严重。


立秋了!这样做,万病之源全趴下!赶紧告诉家人


但总的来说,8月是暑气渐消的时节,

往前看,盛夏的日子真的没剩几天了。


立秋了!这样做,万病之源全趴下!赶紧告诉家人

立秋三候

  凉风至:立秋之日“凉风至”,“凉风绕曲房,寒蝉鸣高柳”。凉风是西风肃清之风,肃清是为收敛,秋为“揫”,“揫”就是敛聚。

  白露降:后五日“白露降”,“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清凉风来,露珠晶莹变白,白是秋之标识。但露尚未凝滞,还能在阳光下滚动,非“相思黄叶落,白露点青苔”之露。东汉刘熙的《释名》释露为“虑”,草木感知一年一度将凋零而忧,由此“露红凝艳数千枝”,亦成一种壮美悲怆。

  寒蝉鸣:再五日“寒蝉鸣”。“踟蹰亦何留,相思无终极。秋风发微凉,寒蝉鸣我侧。”这是曹植诗。古人硬要分辨寒蝉小而青紫,其实应是蝉们秋凉后发声困难,知生命将尽的变声凄切。碧树未摇落,寒蝉已悲鸣。此时“夜凉枕簟滑,秋燥衣巾轻”了。

立秋了!这样做,万病之源全趴下!赶紧告诉家人


俗话说:“一夏无病三分虚”,人们在夏季常常因为苦夏或过食冷饮,多有脾胃功能减弱的现象,再加上刚立秋后的一段时间内气温通常还是较高,空气的湿度也还很大,人们不但感觉不到秋凉和秋燥,反而到处都是闷热潮湿的感觉。


专家介绍

虽然有秋后进补之说

还有人说立秋贴秋膘

但立秋之后还不适合大补

到底立秋怎么过?

一起了解一下吧


立秋了!这样做,万病之源全趴下!赶紧告诉家人


  秋季养生不能离开“收、养”这一原则。

  也就是说,秋天养生一定要把保养体内的阴气作为首要任务。夏秋之交,昼夜温差大,气温忽高忽低,往往是疾病多发的“多事之秋”。针对这一时期的气候特点,饮食起居既要防暑,又要注意御寒。


立秋艾灸--培补元气


  立秋以后气温由热转凉,人体的消耗也逐渐减少,食欲开始增加。因此,可根据秋季的特点来科学地摄取营养和调整饮食,以补充夏季的消耗,并为越冬做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