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饮食养生 > 蔬菜水果 > 冬日“黄河彩篮”绿意浓

冬日“黄河彩篮”绿意浓

时间:2017-12-11 09:20  来源:  阅读次数: 复制分享 我要评论

冬日“黄河彩篮”绿意浓

即将上市的小西红柿。

冬日“黄河彩篮”绿意浓

采摘青椒。

冬日“黄河彩篮”绿意浓

  熟透的草莓。

  12月6日,暖阳高照。地处黄河岸边的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中川乡黄河彩篮现代生态产业园里绿意盎然,犹如春天在这个寒冬意外光顾。在温室大棚里,番茄、辣椒等反季节蔬菜挂满枝头,进入采摘期。通过新建的川大高速公路,这里的蔬菜当天能送到西宁市和海东市。

  在温棚内看见魏佳富时,他正忙着采摘青椒。看着个大、鲜嫩的青椒挂满枝头,魏佳富喜笑颜开。“按目前市场行情,今年青椒地头的批发价达到3.5元一斤,是近年来地头价最好的一年。”魏佳富说。

  魏佳富是甘肃白银人,他承包了19栋温棚。长年在温棚种菜,魏佳富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今年他从宁夏专门运回来一批“绿陇椒王”育苗品种,上市仅几天,绝大多数运到北京,留给西宁、兰州市场的只有一小部分。

  说话间约五十斤的塑料袋里装满青椒。“今天采摘的青椒准备运往西宁市场。由于基地离西宁近,西宁市民能吃到园区当天采摘的青椒。”魏佳富说,园区的蔬菜主要销往西宁、兰州和临夏。这两天青椒价格好,趁最近天热加快采摘进程,年底前准备再采摘一次。

  王秀英是当地的农户。和魏佳富不同的是,王秀英把土地流转给别人,专心在基地里打工。“流转土地每年一亩地能收入1000元,打工每月能挣到近2000元,总共下来我一年的收入也能达到3万元。”王秀英说,以前,她们村上种温棚蔬菜的人极少,主要是当地农户对温棚蔬菜种植技术不熟导致的。现在在温棚里她虚心学技术,“等将来条件成熟了,在自家地上发展温棚蔬菜。”

  与王秀英有着同样想法的村民不少。村民李香兰趁着农闲来园区务工,朝九晚五,每月有近2000元的收入,不仅挣了钱,学会了打芽、剪枝等技术,还能就近照顾家里。

  经过两年的建设,民和“黄河彩篮”效益逐渐显现。站在温棚前,民和蔬菜技术服务中心主任李建奎说,从2015年起,在这里建了一百多栋冬暖式日光节能温室,种植了十多种蔬菜和水果,目前,西红柿、辣椒等已经上市了。

  走进一栋温棚,记者看到,个大的西红柿树枝上挂满了金黄的果实。菜农王秀英说,有了温棚,即便到了寒冷的冬天,青海本地人也能吃上本地产的水果和蔬菜。与种植西红柿相邻的温棚里,成片的小辣椒青翠欲滴,长势喜人,预计年末上市。到了冬天,闻讯而来的批发商,把这里的蔬菜水果运到西宁、兰州等地的蔬菜水果市场。

  站在屋顶,放眼望去,在阳光下,一排排温棚一字摆开,显得格外整齐。按照规划,民和县将坐落于黄河岸边的黄河彩篮基地,力争打造成为沿黄河流域基础设施完善,功能配套齐全的现代生态产业园,保障西宁、海东等地城乡居民菜篮子。

  民和黄河谷地海拔相对较低、气候温和,清澈的黄河水不但在这里造就了肥沃的土地和农田,也孕育出我省现代菜篮子的示范基地——黄河彩篮,依靠优越的地理条件和水利条件,一个集设施温棚、特色果品、露地蔬菜等为一体的现代农业生态示范园拔地而起,成为我省“菜篮子”主要工程之一。

  经过几年的努力,高原“菜篮子”逐步从湟水谷地向黄河谷地的民和、循化、化隆、尖扎、同仁、贵德六个县次第转移,这个农业大项目叫黄河彩篮。目前,一栋栋高标准的日光节能温室已在民和、循化、化隆等沿黄流域投入使用。在民和基地种植的青椒、西红柿等蔬菜品种长势良好,并已大面积进入采摘阶段,有效补给了我省反季节蔬菜的需求。

  对青海人而言,“菜篮子”建设是一项民生工程。作为我省重要的蔬菜和农畜产品生产和供应基地,海东市充分利用黄河谷地光、热、水、土等优质自然资源,快速推进黄河彩篮项目,全新布局高原“菜篮子”建设。通过近三年的建设,最现代化的技术、最优的蔬菜品种、外籍蔬菜种植专家的技术指导让黄河彩篮日渐成为集蔬菜新品种引进、生产示范、技术培训、工厂化种苗、高端蔬菜生产和现代物流中心为一体的高科技现代农业生产基地。

  如今,黄河彩篮项目实施区域已经成为我省利用黄河谷地自然资源发展起来的一个新的经济增长带,成为高原现代农业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下一步,黄河彩篮项目以黄河流域为主带动河流沿岸的种植、养殖产业发展,将逐步辐射周边城镇,吸纳更多的优质特色农产品,统一形成黄河谷地的农产品品牌,走向更多的城市,走出青海大门。(赵俊杰 白林娟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