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养生人群 > 中老年 > 中老年大敌,摔不起的“骨脆脆”

中老年大敌,摔不起的“骨脆脆”

时间:2017-11-26 17:30  来源:  阅读次数: 复制分享 我要评论

7 专刊 2017.11.25 星期六

中老年大敌,摔不起的“骨脆脆”

中老年大敌,摔不起的“骨脆脆”

    湖北日报讯 记者 龙华

    72岁的高奶奶,平时身体看上去挺硬朗,也没有生过大病。一天早晨送孙子上学的路上,走得急了些,一不小心摔了一跤,送到医院被诊断为“骨质疏松髋骨骨折”,手术后没多久竟然因并发症离世。“临床上类似的病例并不少见。看似是一个普通骨折,却不知其背后的‘始作俑者’是骨质疏松症。”武汉协和医院骨科教授田洪涛指出,骨质疏松症是中老年人致残、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秋冬季节,人们容易跌倒、摔跤,中老年人走路更需谨慎,切不可大意。

    骨质疏松偏爱绝经后女性

    骨质疏松为什么容易导致骨折呢?首先要了解骨质疏松的形成。
    田洪涛介绍,一般人的骨质在35岁时达到了顶点,此后,骨质随年龄逐渐退化。当骨骼里的破骨细胞(让骨量丢失)大于成骨细胞(让骨头生长)时,骨量丢失加速,骨质自然日渐疏松。一旦骨质严重流失,骨骼的内部结构将变得脆弱,骨头的质量和力量都被削弱,很容易导致突然和意外的骨折,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骨脆脆”。
    骨质疏松症在50岁左右绝经后的女性中发病率较高。有研究显示,我国50岁以上的老年人中,超过四成女性“骨脆脆”,三分之一会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这是因为雌激素对女性骨骼起到很重要的保护作用。绝经后的女性体内雌激素明显下降,骨量丢失远快于骨形成。
    建议女性到了50岁以后,骨密度检测应成为年度体检必选项目。

    骨质疏松常常“一摔不起”

    人体的骨量在流失过程相当隐匿,一般没有明显症状,也没有预警信号,容易被忽视。只有当骨量流失到一定程度,病人偶然弯腰捡东西、摔倒导致腕部、髋部和脊椎骨折,去看医生时才得以诊断。
    中华医学会发布的《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疗指南》统计,发生髋部骨折后1年之内,20%的患者会死于各种并发症,约50%患者致残,生活质量明显下降。同时,约有50%的人在出现一次骨质疏松骨折后还会再遭受第二次骨折。因此,“一摔不起”常见于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
    骨质疏松性骨折病人,会让整个家庭“不堪重负”,不仅治疗费用昂贵,家庭护理更需耗费大量时间。

    “会”补钙才能防骨松

    预防骨质疏松,很多人都认为吃钙片、喝骨汤就行。但专家说,这不叫“会补钙”。
    田洪涛推荐,35岁以下骨量增加期的年轻人要给“骨矿银行”多储备,平时多运动,多接受日照、同时保持饮食均衡;35岁至50岁骨量稳定期人群,在开始补钙和补充维生素D的基础上,要坚持适当的运动、接受充分的日照,补充的钙和维生素才可能被骨头吸收;50岁以后,特别是绝经后的女性,在补钙的同时,应定期进行体检,监测骨密度。
    如发现骨质疏松怎么办?这时仅仅靠补钙显然是不行的,还必须与抗骨质疏松的药物联合服用。
    治疗骨质疏松症主要是“开源节流”。“开源”就是使用促成骨细胞活性的药剂,作用是帮助患者“长新骨”。“节流”是使用抑制破骨细胞活性的药剂,用于抗破骨细胞,减缓骨质的流失,帮助延缓骨质疏松症的发展进程。
    田洪涛强调,目前,以特立帕肽注射液为代表的促成骨细胞药物,能有效帮助增加成骨细胞数量,抑制成骨细胞的凋亡,特别适用于发生多次骨质疏松性骨折,或抗骨吸收药物治疗无效的绝经后妇女严重骨质疏松症的治疗,可使患者有机会告别卧床和轮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