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中医养生 > “柔性引才”增强市中医院“造血功能”

“柔性引才”增强市中医院“造血功能”

时间:2017-11-22 22:28  来源:  阅读次数: 复制分享 我要评论

“柔性引才”增强市中医院“造血功能”

市中医院内分泌科引入了国医大师张学文的“三名工程”团队。

在市中医院,引入8个“三名工程”团队的依托科室,本身也是医院名牌科室,与“三名工程”团队合作后,如虎添翼,带动医教研的快速发展,“造血功能”成效明显,也让市民感受到了大病不出市的切实福利。

名医助力解决疑难病症

两年前,敖女士的四肢、下巴突然出现毛发变多变长,虽然经过多次激光脱毛治疗,但都没什么效果,后来甚至出现了全身皮肤变硬、紧绷,色素沉着,身体水肿等症状,有时双手也会有晨僵的情况。她曾到多家医院就诊,诊断为“结缔组织病、硬皮病可能”等,治疗效果不好。随着病情不断加重,患者的全身水肿越来越严重,慢慢出现胸闷、气促,夜间不能平卧,呼吸困难。

听说深圳市中医院风湿科与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风湿病科姜泉教授团队合作后,敖女士到深圳市中医院求医,最终确诊为POEMS综合征。这是一种以多发性周围神经病变、器官增大、内分泌病变、M蛋白和皮肤改变为主要表现的克隆性浆细胞疾病,发病率低,致残率高,临床较少见。一般来说多发性周围神经病变和蛋白改变是该病诊断的基本要素,但临床接诊的患者多为不典型起病,很容易漏诊和误诊。

对于POEMS综合征的治疗,目前尚没有标准的治疗方法,都还在探索中。“三名团队”的张华东教授根据自己的临床经验,结合患者症状及四季气候特点,对患者进行辨证施治,疗效显著,敖女士全身水肿消退,色素沉着等症状亦明显缓解。

敖女士感慨地说:“谢谢深圳市中医院的医护团队,也要谢谢三名工程这项惠民工程!”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风湿病科是1981年成立的全国第一个以研究中医风湿病为主要方向的科室,两位学术带头人路志正教授、冯兴华教授均在国内享有盛誉,团队带头人姜泉教授现任中华中医药学会风湿病分会主任委员。

在姜泉教授团队的大力辅助下,市中医院风湿科成立了深圳市风湿病中医特色诊疗中心、风湿病科专家学术委员会,提高科室在市内外中医风湿界的学术地位。科室根据合作的三个优势病种,还成立了痛风、干燥综合征、类风湿性关节炎专病门诊,增加三个疾病科研与临床发展力度,同时引进关节超声检查、唾液流率等新技术,提升深圳中医风湿病的治疗能力。

引入新技术新项目

借力“三名工程”团队,一批新技术新项目落地市中医院。

在开放日的活动中,市中医院向来参观的市民发放了一份颇有特色的小礼物:一对小香囊。香囊一共有四种:宁心安神香囊、祛风防感香囊、醒脑提神香囊、驱瘟避邪香囊。这些香囊是治未病中心与引入的“三名工程”团队——吴以岭院士团队共同研发。

吴以岭院士团队创立“络病证治”理论体系,形成“气络病变”和“脉络病变”两大学科分支,创立中医络病学新学科,提出其核心理论——营卫理论,系统研究脉络病变发生发展规律、基本病理变化、临床证候特征及辨证治疗用药,对提高血管病变防治水平发挥了积极的指导作用。

市中医院三个科室与院士团队合作,落地了一批新技术和新项目:治未病中心侧重通络治未病能力建设,开展“四季养生”活动,春季研发系列香囊及防感汤,夏季冬病夏治三伏灸,秋季养生制定养肺润燥、健脾祛湿膏方,冬季养生着重膏方滋补。心血管病科侧重通络治久病能力建设,针对慢性心衰、心肌梗死、心律失常、心脏瓣膜缺损等疾病,开展新技术6项,填补了心血管疑难疾病的技术空白。脑病与心理病科侧重通络治久病能力建设,针对中风、老年痴呆、动脉粥样硬化等疾病开展临床RCT研究和动物实验,进一步验证络病理论指导下的脑血管疾病的临床疗效和作用机制。

终末期肾脏病患者需要长期透析,血液净化中,长期存在血液通路不佳与反复梗阻的情况。肾病科与国医大师张大宁的团队合作,开展了“经皮血管腔内血管成形术”,很大程度改善和解决了终末期肾脏病患者血液净化通路的困扰。

内分泌科与张学文国医大师团队合作,成功申报成为“全国首批糖网筛防中心”,并开展了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筛查、周围血管病变筛查等新技术以及电磁治疗等新疗法。该科还对张学文大师的“毒瘀交夹”、“水瘀交夹”、“痰瘀交夹”等病机理论不断深入的学习和研究,并结合该科已有经验及临床实际,总结出“脂毒”和“血瘀”是糖尿病发病中的两个重要因素,并通过引进张学文国医大师经验方:通脉舒络方和通窍活血利水方,结合临床实际,提出益气活血,清化痰湿之法在糖尿病及并发症的治疗中的重要性。

推拿科在韦以宗教授团队指导下,开展针刀松解内功复位术,该技术应用于治疗严重型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症、腰椎滑脱症等脊柱疑难病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目前临床共开展新技术治疗脊柱疑难病患者23例,使患者免挨一刀之苦,并降低了医疗费用。此外,科室还创新性地结合韦以宗教授腰大肌康复法与现代先进运动康复技术,治疗脊柱侧弯,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针灸科则在刘保延首席研究员团队的带领下,开展了3项新技术新项目:针灸治疗卵巢早衰、铺姜灸疗法、浮针疗法。针灸科组建卵巢早衰亚专科团队,以广东省名中医、针灸科学科带头人杨卓欣教授为主导,开展卵巢早衰特色针灸治疗,结合艾灸、耳穴压豆、拔罐等中医特色治疗项目,全方位为患者谋福利。

科研能力大幅提升

前不久,深圳市中医院肾病科李顺民课题组的“健脾益肾方”治疗慢性肾衰的实验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期刊《ScientificReports》上。中医药研究成果能够被有影响的国际学术期刊采纳发表,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过去,偶有发表的,通常是对单味药的研究,中药复方研究成果能够登上国际著名学术期刊,更为不易。这也是我市本土名中医的临床经验方、科研方取得的重大突破。

“健脾益肾方”是李顺民教授原创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有效方剂,是其从医30余年的临床经验总结。在“三名工程”团队,国医大师张大宁教授的帮助下,李顺民教授团队将“健脾益肾方”进一步的优化,更符合岭南人群的特色,并通过现代化标准化的实验验证,更符合国际标准。下一步,还将在张大宁教授的帮助下,将此复方从区域范围内的实验扩大至全国范围内的多中心实验,以最终实现复方药的获批“上市”,造福更多的肾衰人群。

目前,市中医院正在建设深圳市区域性中药制剂中心和市医管中心“中药新药开发创新平台”,除了李顺民教授的“健脾益肾方”外,国医大师张大宁也将其三个经验方交给市中医院的创新平台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