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运动养生 > 健身 > 虚假宣传、合同陷阱 健身场所的这些问题你遇到过吗?

虚假宣传、合同陷阱 健身场所的这些问题你遇到过吗?

时间:2017-11-21 17:29  来源:  阅读次数: 复制分享 我要评论

11月21日,来自重庆市工商局消息,重庆市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发布了2017年健身场所消费者体验式调查报告。本次调查通过公开征集体验消费者和一对一问卷调查方式,对健身场所的对外宣传、卫生情况、健身设施、教练素质、安全保障、费用收取等7方面服务质量和态度开展体验式调查。调查结果显示,部分健身场所存在虚假宣传、合同陷阱、办理退转业务时限长等问题。

调查对象:

45家健身场所 502名消费者

据悉,本次调查于2017年8月至9月对我市部分健身场所(健身会所、健身房)开展了消费者体验式调查活动。通过公开征集体验消费者和一对一问卷调查方式,对健身场所的对外宣传、卫生情况、健身设施、教练素质、安全保障、费用收取等7方面服务质量和态度开展体验式调查。本次活动选择45家健身场所进行体验,场所分布于渝中、江北、南岸、大渡口、九龙坡等近郊9个区,完成有效体验问卷45份,一对一访问问卷502份。

调查显示,总体来说重庆主城区的健身场所发展较规范,经营环境较好,健身设施齐备,健身教练专业素养较高。

调查中也发现,近年来,由于各类健身场所发展较快,竞争激烈,导致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行为也时有发生,如虚假宣传、合同陷阱等。

健身场所存虚假宣传 对消费者存在误导

调查显示,参与拦截访问的502人中有315人是通过会籍顾问、宣传单、电视广告、短信渠道获得健身场所信息,其中有37人认为健身场所信息宣传存在夸大现象,占比11.75%。消费者反映健身场所为了吸引其注意力,做广告宣传时往往通过夸大、不实的图片、文字宣扬健身场所的环境、器材及健身效果,对消费者存在误导。

近三成健身者未签订合同 格式合同陷阱多

合同规范方面,则有不少问题。“当发生健身纠纷时,健身合同是消费者维护自身权益的最有力证据,而没有健身合同直接影响消费者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市消委会秘书长徐京介绍。

调查中发现,45家健身场所中有5家健身场所无健身书面合同,导致会员均未签订书面合同,占比11.11%;此外,参与拦截访问的502人中371人与健身场所签订过书面合同,合同签订率为73.90%,合同签订率不高。

而在签订合同时,部分健身场所工作人员仅将合同文本给消费者,而不详细讲解合同内容,同时,由于消费者对合同内容重视程度不高,缺乏对合同内容的详细了解,如对健身合同中的押金收取、退款、转卡、停卡等业务的办理流程及条件了解不够详细,从而使消费者遭遇纠纷时无法有效保障自身权益。

调查显示,与健身场所签订过书面合同的371人中有67人表示没有仔细阅读过健身合同内容,占比18.06%,有45人表示工作人员没有详细讲解过合同内容,占比12.13%。

“健身合同存在陷阱。”徐京表示,健身场所健身合同存在合同内容不完整,双方责任义务不对等,涉及消费者重要权益的内容或含糊或晦涩等问题。更有部分会所采用“会员申请书”、“会员守则”、“会员章程”、“会籍管理规定”、“会员入会协议”、“会员须知”等预先拟定合同格式条款排除消费者权利,免除经营者自身责任。主要涉及消费者安全权、财产权、选择权、公平交易权、获得赔偿权以及通过诉讼等方式解决争议的权利。

如:“您在此声明,您具有完全民事能力,并承诺如受伤、感染疾病(由此引发治疗及相关费用)及损失、遗失或个人物品被盗,您将自行承担上述过程中引起的任何损害和损失”、“会员同意其在俱乐部使用设施因使用不当导致自己或他人的受伤和死亡承担责任并支付赔偿金(公司对任何事故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负责)”、“本人谨声明自愿缴付之款项,将不退还”、“自愿放弃通过仲裁、申诉或法院诉讼等一切方式另行主张任何权利”等。

对此,徐京表示,未来或将推行合同示范文本,作为健身场所与消费者签订合同的参考文本。

大多数场所无法退款 办理退转卡业务时限长

不少消费者一办卡就是数年,都拿往往会出现需要停卡或转卡的情况,而通常会遇到办理退转业务时限长的问题。调查发现,大多数健身场所可以办理停卡、转卡业务,而不能办理退款业务。当消费者要求退款或转卡时,存在健身场所工作人员态度冷淡,不乐意办理,拖延办理时间等现象。

参与本次调查的502人中有15人在健身场所有过退款经历,在有退款经历的15人中有3人对退款流程不满意,原因是流程多、时间长,占比20.00%;并且有3人表示健身场所收取的违约金偏高,占比20.00%。

在安全保障方面,体验式调查的45家健身场所中有6家健身场所存在安全隐患,占比13.33%,主要是安全通道堵塞,缺少消防设施设备。此外,部分健身场所还有健身器材摆放存在安全风险;器材维护监管欠缺等问题。

建议:

完善行业规范及制度

对于调查结果,市消委会建议行业组织对设立健身会所作出指导性意见。如健身场所的资金投入、经营规模、选址环境及经营时长做倡导性规定。此外,对专业健身教练建立相应标准或档案查询,让健身人员得到有效专业指导。

市消委会也提出,健身服务采用预付费方式经营,除了次卡、月卡、季卡等时效性较短的情况,更有大量的年卡和终身会员卡,涉及消费者人数众多,时间跨度长,沉淀资金数额大。经营者将资金投入其他方向导致损失经营难以维继,或不良商家卷款他走,是造成该领域群体性投诉最重要原因。建议加强对对时间跨度长的沉淀资金的监管。

消费提醒:

留存签约凭证 提高维权意识

对消费者,市消委会提出了四点消费提示:

1、选择正规、口碑较好的健身场所

消费者选择健身场所时应对其进行充分的了解,根据自身的需求进行选择:一是通过互联网平台搜索健身场所信息,了解健身场所经营现状,通过查看网络评价对健身场所进行筛选;二是前往健身场所,对健身场所的证照、环境、健身器材及其健身教练进行实地考察,了解健身场所信息;三是综合对比几家健身场所,根据自身情况择优选择健身场所。

2、细读合同条款,提升签约观念

消费者在办理健身卡时要有签约观念,签订书面合同,形成法律效力,拒绝不签订书面合同的健身场所。在签订合同条款时,要明确合同条款内容,要求工作人员对合同内容进行详细的讲解,包括健身费用缴纳、支付方式、履约期间、违约责任、违约金额及转停卡业务办理等具体内容,必须购买私教课程时要明确私教费用、授课时间、授课方式以及违约责任等,对于不清楚或有异议的条款内容要和工作人员当面确认,避免日后不必要的纠纷。

3、留存健身签约凭证,有效规避纠纷

消费者在消费过程中,除签订书面合同外,还应索取消费凭证(口头承诺,尽量写入合同)。应保留好书面合同、消费凭证、服务承诺等资料文件,如后期发生消费纠纷,可及时提供有力证据缩短维权周期,降低维权成本。

4、学习相关法规,提高维权意识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