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养生人群 > 中老年 > 聚焦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 2018年中国长三角校长高峰论坛落幕

聚焦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 2018年中国长三角校长高峰论坛落幕

时间:2018-09-22 10:14  来源:  阅读次数: 复制分享 我要评论

9月21日,2018年中国长三角校长高峰论坛在绍兴市稽山中学落幕。本届论坛主题为“新时代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我们已经做的 我们还要做的”,吸引江浙沪皖四省市近200位中小学校长齐聚一堂,深入探讨师德师风建设、教师培养培训体系建设、教师成长面临的新变革等话题。

论坛由上海教育报刊总社、浙江教育报刊总社、江苏教育报刊总社、安徽省教育宣传中心联合举办,至今已举办十三届。本次论坛首次进行网络同步全程直播。第十四届中国长三角校长高峰论坛明年将在安徽举行。

论坛上,来自绍兴市稽山中学、上海市延安初级中学等中小学的八位名校校长相继分享对教师队伍建设的思考和实践。

育养师德为先

浙江省金华师范附属小学在兄弟院校眼中是一朵“奇葩”:校长从不推门听课,老师从不打卡签到,每个学生的评价都是“优秀”……校长俞正强道出这一系列现象的逻辑原点——信任。

“要真正相信师德是能改变我们校园的。”论坛上,俞正强向来自长三角各地的一百多位校长详解了自己的治校之道。他建议校长给予教师信任,发现老师的美好和善良。“只有真正相信师德的力量,我们才会认真地去做有利于师德改善的制度建设和活动建设。要坚信师德的改善是实实在在的,不空不虚的。”在他看来,师德的精进是改善教师职业倦怠、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有效路径。

今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指出,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应该是师德师风。要建设一支新时代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几乎所有校长都把师德放在首位。

金师附小以德育师德,也有学校以文化育师德。在上海市江苏路第五小学,由带教老师领着“青椒”拜访一次退休校长教师已经成了传统,“以生为本”的江五师道代代传承。“要让学校文化成为‘人人想做好老师’的沃土。”江五小学校长孟水莲表示,和显性业绩相比,教师队伍建设更需要常态内涵。

而盐城实小专门开辟了一间特殊的教室供新教师培训,所有新老师都要在这里开启自己的教育人生,了解传承实小“成德达才”的真正内涵,校园文化的浸润让前辈的智慧精华历久弥新。

绍兴市稽山中学的教师“粘度”很高,老师来了就不愿离开。校长董凌达揭秘说,这是因为学校建立了教师成长的“脚手架”——团队。“在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同事都能‘推’一把,师长肯定‘点’一下,大伙儿会‘扶’一阵。”“脚手架”与教师个体成长“同频共振”。

健全师培体系

教师教育是培养教师的关键环节,是教师队伍建设的源头活水。江浙沪皖不少学校有“师培”良策。

上海市延安初级中学以课程建设为抓手,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在成就老师的同时成就学生。老师站稳讲台后,通过参与共建课程提升专业能力,从而走向更高层次。学校通过校内公开招募甄选培训讲师,鼓励各学科老师参与课程建设,目前已开发了100多门拓展课。延初校长许军表示,在这个过程中,老师立足于自身学科,同时跨出去借鉴其他学科,让课程更精彩,也让老师站在更高层面为孩子的学习成长提供支撑。

这样的教研实践催生了一个个教师学习共同体,课程建设小组成了“项目制”团队。现在延安初中已经有9个创新团队,不断生产、完善“优质课”,让学生受益。

在开辟特色鲜明的教师培养路径同时,也要有一套日趋完善的教师培养培训体系。盐城实小借力市教育局组建“名师工作室”,让中老年骨干教师发现成长新天地,同时针对青年教师开展“青蓝工程”实施精准帮扶,实现教师队伍“雁群式”发展;江苏省海安高级中学则在“青蓝工程”的基础上,制定“首席教师制”,带动教师队伍一同成长;江五小学近年来逐步完善“师徒带教青蓝工程”“导师带教深化工程”“名师带教提升工程”三位一体的一条龙教师培养计划,为青年教师快速走上专业化发展的成长之路领航;安徽省滁州中学则面向不同年龄、不同层次的教师搭建成长平台,让入职不到三年的教师“师徒结对”,为工作三至十年的教师成立“青年教师共同体”,给工作十年以上的老教师办“名师工作室”。据滁州中学校长张大银透露,去年学校用于教师培训的经费超过一百万元,今年计划再增五十万元。

教师成长新时代

在安徽省金寨县天堂寨中心小学叶畈教学点,孩子们正手持平板电脑通过智慧校园在线课堂与同心小学的师生,以及远在两百多公里之外的合肥市南门小学英语教师进行课堂互动……“智慧校园”在这所山村小学初现雏形。

随着“班班通”系统等现代化教学手段进入这所山村学校,让教师熟练掌握、运用信息技术成了当务之急。从今年起,学校的教师校本培训多了一项信息技术考核,与绩效工资挂钩,推动全员教师提升信息技术能力。对下辖两所完全小学、一所中心幼儿园和七个教学点的天堂寨中心小学来说,信息化校园让教育更铺得开了。

“智慧校园”的信息化程度已经远远超越制作多媒体课件的技术水平,对教师素养提出更高要求。教学中引入信息技术,是在“逼”老师吗?董凌达认为,新技术应该成为教育的辅助而不是负担。“运用信息技术的教育应体现其价值,不应为用而用。”同样关注信息化教学多年的许军表示,书本和信息技术都是教学的载体,信息技术发展至今应进入大数据等更深层次的领域,为学生学习情况和教师成长情况提供精准分析。天堂寨中心小学校长张大银也强调,运用新技术的根本目的是让教师打开思路,走近学生,让教学变得更有趣、更有效。

无论在课堂中引入前沿科技,还是回归传统教学,其最终目的还是提升教师和孩子的获得感。海安高中校长吕建表示,“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的同时也要为“为教师的幸福成长铺路”。为此,学校从日常工作到学习志趣给予老师充分“自由”。教师不用坐班,只要完成本职工作,剩余时间自由支配;专业成长不受限,学校从人力物力上全力支持,让教师自由发展;中层干部选拔“海选制”,所有符合条件的教师全部进入海选范围,由全体教职工投票产生。适宜的“自由”成长空间,不断激发教师的内在动力和创新热情。

浙江省教育学会会长张绪培表示,教师队伍的建设离不开环境创设和内蓄力激发两个主题。他认为,要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首先要善待老师,其次要解决教师的专业成长需求,建立老师的专业自信,“教育的追求不能仅仅是分数,教育也需要不忘初心”。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