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运动养生 > 太极 > 秀美甫田·印象烟港

秀美甫田·印象烟港

时间:2018-09-21 19:17  来源:  阅读次数: 复制分享 我要评论

 

  雁归巢

  山水间歌声回荡,回荡思念的滚烫

  去年的家书两行,读来又热了眼眶

  云水边静沐暖阳,烟波里久违的故乡

  别来无恙,你在心上

  村情概况

  烟港村位于甫田集镇的西部,它东与甫田村交界,南与外湖村的燕山毗邻,西与澧溪乡的牌楼、梅林接壤,北连本乡的太平山村。总面积19.34平方千米,其中:林地面积1753.3公顷;耕地面积100.87公顷(水田1295亩,旱地218亩)。烟港村下辖6个村民小组,443户,人口1823人,除三人为畲族外,其余全为汉族。姓氏以:鄢、张、方、石、郭、项、李、盛、陈、何十姓为主。

  永武高速和220国道自东向西贯穿全境,交通十分便捷。全部村、组道路实现了水泥硬化。

  村名由来

  烟港与建富原为两个独立的行政村,合并后村部设在烟港街。

  元末明初,武宁城北玉枕山有张姓族人分支过来定居于此,并于港边开一烟馆为生。上游东坪、石羊、建富的木头扎排水运经此,南进北出的行人商贾皆在此落脚,进烟馆吸烟,喝茶解乏。这里逐渐成了货物的集散地和繁荣的小港口,故名“烟港”。旧志载,烟港在明末清初即已形成了武宁的十六街十三市的其中一街,1939年被日寇焚毁。

  建富起初叫剑谷,由北向南的溪水犹如一把利剑直穿谷底,故而叫剑谷。后地方名士鄢云峰由梅林迁来,因虑其煞气重,改剑谷叫建溪。宋末,乡贤鄢玉庭弃官归隐建溪,精筑富春堂,此堂不但规模较大,而且建筑式样别致,享誉乡里。鄢玉庭虽归隐建溪,但时常有旧时同僚好友前来拜访,均席设富春堂,推杯把盏,饮酒言欢,好不热闹,没有吃的穷人届时亦可饱餐一顿,故富春堂名扬乡里。同僚曾赠诗一首:“归云寒溪觅旧盟,相逢时酒足娱情。闲云不凝青山好,物外风高心自清。”天长日久,建溪富春堂被简化为“建富”。

  峰峦险秀逶迤环,水破天星建富庄

  翠竹翻波成绿海,紫云出岫若霓山

  春风化雨天禾茂,冬雪围炉谷黍甜

  今日故园民乐业,闲来居此效陶贤

  铭记历史

  1939年9月下旬,侵华日军106师团萱鸠旅团从武宁县城出发,企图向长沙进犯。日军倚仗飞机、大炮的掩护,呈攻击队形向长沙方向推进。行至烟港马卸鞍时,遭到设伏在此的国民党30集团军王凌基部46、47、48团的顽强阻击,日军重创后,被迫向武宁县城方向溃退。中国军队随即派一个营从梅林抄小路、越建富、穿插到杨廖村的盘山嘴和址旗山设伏打击日军。经过激烈战斗,双方伤亡惨重,日军始终未能突破我方阵地,不得不向武宁县城后撤。在顽强的战斗中,终于击退日军,我方将士也遭受重大伤亡。据当地老人口述,血水顺山流入山脚河中,河水都变成红色。

  此战县志记载为烟港“马卸鞍阻击战”。

马卸鞍阻击战遗址

  无名烈士墓

  战后,参战老兵周雪清、罗来富在当地安家,1952年二位老兵在阵亡战友坟地上用石块竖立标志,刻有:“中日战争阵亡列(烈)士”字样。因历史原因,无名烈士墓未能公开祭奠和管理。2015年6月,甫田乡修编乡志,编辑人员根据本地老乡的描述,翻山越岭找到坟地,取出碑石送县乡相关部门确认后,县民政局和甫田乡政府决定重修无名烈士墓,以告慰先烈、彪炳中华儿女抵御外敌的英雄气慨,警示后人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生活。

  名胜古迹

  盛文郁墓

  盛文郁墓现在甫田乡建富尚庄,有墓志可考。《迁坟碑记》原文:

  明洪武三年,公元一三七O年八月,始祖文郁公迎诏书赴南京“庆功宴”,同年十一月在凌云阁遭朱元璋火害身亡。初葬南京国子监附近太平门外蒋庙后山。后由博分六世孙烜经迎归,葬武宁县北门外枫树岭,奁台山上与潘氏夫人相邻近。公元一九六九年柘林电站水涨,十七世孙怀谷督导盛广发、盛维汉等人迁葬建富尚庄。后因该地基建,又由后裔盛思圣、盛思韵、盛广通、盛维编、盛维彪等人于一九八八年清明节迁葬建富盛家坟山,形曰仙人掌地,立碑续志。公元二O一三年清明节,鲁公裔孙盛思立、盛本、盛广州、盛广勇、盛维新等十七人赴建富扫墓,见坟貌没落,动议修始祖坟,在郭坑下塅开了族人会议,一致赞同修祖坟。经盛本与盛广明、盛广益合议,发倡仪书,发动全县盛氏族人统一行动,获各庄族人热烈响应,额定成年男丁一百元,不足部分由族人捐献弥补(详见芳名榜)。经过各庄族人努力,其中最突出的是鲁公后裔盛广意慷慨捐资万元,乐见修始祖陵园竣工,大树了始祖光辉形象,激励后人,圆满实现又一次敬祖睦亲庆典,特予志之,垂示后人。

烟港盛文郁墓

  感恩碑

  甫田乡烟港村鄢家南宅桥头有片小树林,林荫路边有一棵树,树根部夹一块石牌,碑约一米高、五六十公分宽,成为树抱石碑的奇特景观。此石碑由于年代已久,树木也成了古树,石碑夹在树缝里,部分表面有枯枝断裂砸破碑石的痕迹,残留不全的文字,已经风化剥落,部分内容依稀可辨。

  南宋时期,约距今900余年,本地有一官人在赣州任道台,回乡省亲之际,前来拜见家住南宅鄢家昔日的恩师。可是,当来到老师家中,先生已不幸谢世。道台悲痛之余,不忘“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礼教,为铭记师恩,特命人请工匠凿石刻碑,亲撰碑文,以记其事。

  重教尊师,历来是甫田人的古朴民风。虽然此碑树立时间、所记内容无从查考,残存的石碑几乎成了无字之书。但是,赞扬老师之德,感怀老师之恩,报答老师之情的善举,在村里世代传扬。故为之记。

烟港宋朝感恩石碑

  清末华表

  1、宣统元年奉旨敕授承德郎郭翰屏先生寿藏之华表,四等嘉禾章赣南道尹侄邵启贤书。

  2、宣统元年奉旨敕封安人郭母陈太安人寿藏之华表,分发广西知县举人侄周蔚生书。

烟港清末华表

  古亭、古道

  烟港还有很多古亭、古道,无一不在静静地向后人诉说着她的故事。

  建富甫田古道,修建于1909年间,长2.5公里,宽1米;

  建富梅玉清宫古道,修建于1910年间,长2公里,宽1米。

  古村落印象

珊厦方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