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养生人群 > 两性 > 苏州芭蕾舞团新作《忆秋》明日亮相

苏州芭蕾舞团新作《忆秋》明日亮相

时间:2018-09-15 15:12  来源:  阅读次数: 复制分享 我要评论

明天(9月15日),苏州芭蕾舞团2018年原创现代舞作品《忆秋》将在苏州文化艺术中心亮相。这部新作由现代舞编导许一鸣、吴佳编排的《月下》《山海经之神殇》两部作品组成,将通过现代舞与芭蕾舞的“碰撞”,给观众呈现不一样的艺术享受。

建团十一年,苏芭保持着“一年一剧”的高创作频率,打造了多部风格不同的原创舞剧。舞团致力“个性化”与“国际化”的融合,在潘家斌、李莹两位艺术总监不断打造舞剧的基础上,还积极吸收外来力量,为舞团发展带来更多可能性。正如编导许一鸣所言,“苏芭在创作中国原创芭蕾的同时,也在积极寻找适当时机,进一步与国际接轨。因为,在世界舞团概念中,芭蕾舞团不只是跳芭蕾,现代舞同样是其不可或缺的部分。”

给观众传递“现代意识”

“编舞者创作基于当下生活体验。这段时间,我恰好遇见了李白的诗《月下独酌》。这组作品创作于诗人失意的时候,但却传递出一种旷达乐观的心态和狂放不羁的心情,非常激励人。”许一鸣说。

先后在广州市歌舞团、北京现代舞团担任舞者,后又从舞团独立出来,成为雷动天下的建团团员,许一鸣在李白的诗中读到了自己的人生。“成为独立舞者是一条艰难、孤独的路,但这其中收获的成长也是巨大的。反思如今的社会,几乎每个人都会遇到类似的状态。通过与苏芭合作,我希望从每一位舞者身上找到属于他们的东西,再把所有的不同放到一起形成一种共性,最终呈现给观众。”

有别于传统芭蕾舞,这次观众在舞蹈中不会看到故事。“现代舞是世界性的舞蹈语汇。当一部作品只用芭蕾这种形式不足以打开视野时,现代舞恰可以做很好的补充,让作品更加丰富饱满。”许一鸣说,苏芭给予的创作自由让他可以不受任何约束地将现代舞精神融入作品中。“面对一部作品,人们习惯于关注能否看懂。但现代艺术最大的价值不在于看懂与否,而是观众能从作品中感受到什么,能否产生共鸣和想象力。苏芭将现代舞纳入创作范畴,这是一种突破和前进。”

在创作中寻找文化本源

由吴佳编导的原创多媒体当代芭蕾《山海经之神殇》的创作灵感源于一部中篇小说,以带有山海经背景的“牛郎与织女”故事为切入点,与中国神话展开对话,探讨当代人对生活困惑的思考。

吴佳创作并表演的剧场作品曾在中国、法国、德国、美国等多个国家展出,广受好评。

2016年,吴佳受邀为苏芭创作多媒体当代芭蕾《皮囊》,这成为舞团第一个具有当代气质并与国际接轨的现代作品。经历过中国传统古典舞熏陶,又受到西方舞蹈语汇的浸染,吴佳在创作中会思考中国传统美学在舞蹈中的身份。“走出去的人总是想挖掘一些基于自身文化本源的东西。芭蕾舞源于西方,在中国,它需要寻找一种带有东方特色的舞蹈语汇来表达。”吴佳透露,这种探索最先体现在动作上。“我会将中国传统舞蹈动作中松的状态、圆弧的动作融入编舞,让舞者的动作层次更加丰富立体。苏芭的舞者很开放,他们愿意做一些改变和尝试,这是很大的考验。”

虽然作品以人神相恋遭遇反对的故事贯穿其中,但现实意义却指向了现代人面临的种种选择。“作品中有一幕,仙女看到了人间百态,了解了两性关系的不同层面和状态,但她依然选择奋不顾身去爱,这种坚定极具感染性。回到现实,当下人类世界也面临着种种困境,而我们所做出的选择也决定着未来的走向,这部作品所具有的力量让它拥有了感染力和生命力。”

第二次与苏芭合作,吴佳直言这是她最愿意合作的舞团之一。“苏芭是一个非常勇敢的舞团,它敢于创新尝试、往前探索,因而有勇气邀请现代舞编导进行创作。每一个优秀舞团的一定会经历不同的编导。对舞者而言,这种丰富性极具挑战;而对舞团来说,每一次磨合都是成长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