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养生人群 > 中老年 > 人民网发文,为爱捷力普及保膝病患教育

人民网发文,为爱捷力普及保膝病患教育

时间:2018-09-14 00:05  来源:  阅读次数: 复制分享 我要评论

  8月16日,人民网发文《为爱捷力·健康关节中国行公益项目走进敦煌》。文章将目光聚焦骨科公益,详解“为爱捷力”普及保膝健康教育知识,推进中国骨科健康建设,提高人民骨科健康水平。文章指出,“随着以‘为爱捷力’为代表的公益活动不断发展,单髁等更多元的治疗手段将不断引进,患者就医意识、保膝意识正在逐步增加,将进一步促进中国骨科医疗技术不断更新升级。”作为能够切实解决基层患者实际需求的公益项目,人民网《为爱捷力·健康关节中国行公益项目走进敦煌》的报道一经刊发,就相继被网易、搜狐、中国财经时报网、中国商业周刊、甘肃新闻网等十多家主流媒体转载,引发社会公众对保膝的广泛关注。

人民网发文,为爱捷力普及保膝病患教育


膝关节炎患者普遍过度治疗,主流媒体呼吁保膝
  据不完全统计,膝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 KOA)已成为中老年人常见病,我国75岁以上患有膝骨关节炎的人数已高达80%。作为卫生部主管最具全国性影响力的卫生行业报《健康报》发文称,在国外膝关节中心给出的数据中,单髁手术与全膝手术的比例为1:1。这与 “中国95%的患者接受了全膝手术”相去甚远(报道来自《健康报》)。那么,我国患者为何普遍存在膝关节过度治疗问题?
  骨科专家告诉记者,保膝治疗技术引入中国较晚,然而相当一部分地区的骨科医生只接受过全膝教育,对保膝手术了解不足。实际上,单髁活动平台较之固定平台,适应症从仅有的5%扩大到现在的50%,意味着“不得不换全膝的患者”比例降低。记者在查阅国外对膝骨关节炎是保还是换的问题上发现,韩国等国家甚至出台了保膝相关法规, 要求65岁以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患者首选保膝治疗。德国保膝专家组(JPEG)主席Dr. Philipp Lobenhoffer曾表示,治疗过程中会首选保膝治疗手段,如果患者不适用保膝才会选择全膝置换。对于非重症膝关节炎患者来说,单髁等保膝手术不切除患者关节韧带,最大限度地保留原关节结构,拥有创伤小、出血少,术后第二天即可行走,不用置换整个膝盖即可恢复活动能力。以精准治疗为原则、根据疾病严重程度、发病时间长短等因素选择合适治疗方式的保膝理念,正逐步成为全球骨科医疗新趋势。

“为爱捷力”普及保膝病患教育
  人民网同时指出,“增强患者就医意识成为我国改善膝关节炎患者生存现状的重中之重”。中国医师协会骨科调查报告表明,接近90%的被调查者更愿意接受非手术的治疗方式。实际上,由于膝关节软骨的不可再生特性,药物无法改变的软骨磨损进程。换言之,重症骨关节依赖药物进行保守治疗,不仅无法阻止关节磨损,反而会加剧病症发展。数据显示,在我国75岁以上的膝关节炎患者中,每年仅有40万人进行膝关节置换,其中相当一部分人长期忽视、拖延导致错过了保膝机会。
  此外,绝大多数患者不愿意接受手术治疗,也源于误以为做手术等于换全膝。其实,在实际手术治疗中也包含多种微创手术,能够最大限度保留关节结构的保膝选项,因此要想更新患者就医理念,必须重视第一线科普。
  采访中公益项目负责人表示,作为专注骨科健康方向的公益项目,“为爱捷力”致力于提高大众对骨科的自我保健意识,树立骨骼健康理念,营造科学运动,健康生活的美好氛围。“健康关节中国行”公益活动除了面向大众进行健康知识讲座以外,还组织全国各地骨科专家通过实际案例、互动问答等形式,一对一为患者答疑解惑。另一方面,为爱捷力一直致力于骨科医生教育,促进国际国内骨科大夫的前沿医学交流、研讨教育等。
  “为爱捷力·健康关节中国行”公益项目以改善膝关节炎患者生存现状为核心目标,联合全国各地区的权威骨科专家团队,围绕骨科知识普及继续开展一系列活动,预计覆盖全国四大区域、数十座城市。除线下活动外,“为爱捷力”公众号定期发布骨科保健知识。通过线上线下双向互动,以及结合各地区卫生人员开展骨科知识普及工作,“为爱捷力”将进一步助力健康中国战略,促进医疗资源区域平衡,惠及我国更多骨科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