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中医养生 > “健康江西2030”规划纲要(上接B1版)

“健康江西2030”规划纲要(上接B1版)

时间:2018-09-07 17:02  来源:  阅读次数: 复制分享 我要评论

(上接B1版)综合和专科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三位一体”的重大疾病防控机制,建立信息共享、互联互通机制,推进慢性病防、治、管整体融合发展,实现医防结合。建立不同层级、不同类别、不同举办主体医疗卫生机构间目标明确、权责清晰的分工协作机制,不断完善服务网络、运行机制和激励机制。完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建立完善的分级诊疗制度,形成“基层首诊、双向转诊、上下联动、急慢分治”的合理就医秩序,健全“治疗-康复-护理”服务链。到2030年,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扩大到全人群,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制度实现全覆盖,居民续约率达到95%以上。控制公立医院单体规模,引导三级公立医院逐步减少普通门诊,重点发展危急重症、疑难病症诊疗,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县级医院能力建设,围绕县外转出率较高的病种,加强适宜技术推广工作,提升县级医院疾病诊疗能力。建立医疗联合体、医院集团、对口支援等多种协作模式,促进医疗资源合理配置,提高服务体系整体绩效。加快医疗卫生领域军民融合,积极发挥医疗卫生机构的作用,更好为人民服务。到2030年,全面建立符合省情、成熟完善的分级诊疗制度。

第三节 提升医疗质量和服务水平

建立规范有效的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体系,完善省市县三级医疗质量控制网络,制定符合省情的技术管理规范和标准,优化医疗机构内部质量控制机制。探索建立影像、检验、病理等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信息化平台,实现实时高效管理与控制。全面实施临床路径管理,推进预约诊疗服务,规范诊疗行为,优化诊疗流程,深入推进优质护理服务,增强患者就医获得感。推进合理用药,基本实现医疗机构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加强医疗服务人文关怀,构建和谐医患关系。依法严厉打击涉医违法犯罪行为特别是伤害医务人员的暴力犯罪行为,切实保护医务人员的安全。

第四节 保障临床用血安全

构建与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相适应的采供血体系,完善无偿献血相关法规政策,强化政府血液供应保障的职责,建立健全无偿献血考核激励机制。优化全省采供血机构设置,合理规划完善献血网点建设,加强血液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提升血液采集和保障能力。到2030年,全省市民无偿献血知晓率达到85%以上,基本实现献血率20/千人口的目标。

第五节 推进智慧健康医疗卫生服务

在完善全省人口健康信息服务体系的基础上,推进全省电子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数据整合共享,实施健康医疗信息惠民行动,促进和规范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发展。利用“互联网+”平台,建立远程医疗服务信息系统,推进医疗机构远程医疗服务,补齐基层医疗资源不足的短板,逐步覆盖省市县乡四级医疗卫生机构,实现优质医疗卫生资源纵向流动,推动分级诊疗制度建设,方便群众就近就医。运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满足多元服务需求,推动医疗救治向健康服务转变。

第十章 充分发挥中医药独特优势

第一节 健全城乡中医药服务体系

健全以中医医院为主体,综合医院等其他类别医院中医药科室为骨干,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基础,中医门诊部和诊所为补充,覆盖城乡的中医药服务体系。高标准建设省级中医医院,各市、县(市、区)办好1所中医类医院,在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中医馆、国医堂等中医综合服务区。以省政府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共建江西中医药大学为契机,开展中医临床人才培养与医教协同改革试点,建设国家一流学科,培养中医药技能型人才和复合型人才。实施杏林计划,引进培养一批高层次人才。到2030年,建成以中医医疗、养生保健、康复养老、健康旅游为重点的省市县三级中医药健康服务体系,70%的县(市、区)达到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建设标准。

第二节 提高中医药服务能力

实施中医医院标准化建设工程,加快中医医院改造升级,力争95%的中医医院达到二级以上标准,30%的二级以上中医医院成为区域中医医疗中心。实施西医师学习中医专项行动计划,促进中西医结合。大力发展中医非药物疗法,使其在常见病、多发病和慢性病防治中发挥独特作用。创新中医特色康复服务,支持中医特色康复医院建设。组建国医院(馆、堂、区)、专科联合体和热敏灸联盟集团,推进中医服务集约化发展。实施“热敏灸+”推广计划,力争热敏灸联盟在省内覆盖80%的县(市、区)。到2030年,中医药服务在治未病中的主导作用、在重大疾病治疗中的协同作用、在疾病康复中的核心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第三节 发展中医养生保健治未病服务

实施中医治未病健康工程,将中医药优势与健康管理结合,探索融健康文化、健康管理、健康保险为一体的中医健康保障模式。支持有条件的中医医疗机构建设治未病中心(科),为群众提供中医健康咨询评估、干预调理、随访管理等治未病服务。鼓励社会力量举办规范的中医养生保健机构,加快养生保健服务发展。拓展中医医院服务领域,鼓励中医医疗机构、中医医师为中医养生保健机构提供保健咨询和调理等技术支持。推动中医药与养生融合发展,建设医养结合示范基地。

第四节 加强中医药继承和科技创新

加强中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运用,实现中医药健康养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实施中医药传承创新工程,重视中医药经典医籍研读及挖掘,打造中医药产业综合创新中心,推动中医药生产现代化。加强省内中医药研究机构创新能力建设,改善省级中医药研究院办院条件,筹建国家级中医药产业技术研究机构。支持企业与国内外科研机构合作,建设一批国家和省级创新平台,加快中药关键技术产业化应用,促进创新药物与制药设备研发生产。融合现代科技成果,挖掘中药方剂,加强重大疑难疾病、慢性病等中医药防治技术和新药研发。建设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提高中医药在重大疑难疾病治疗中的临床疗效。加强民间医药的整理发掘和传承创新,支持中医药秘方的知识产权保护和产业化开发。

第五节 推进中医药文化传播

挖掘星子中华杏林文化、旴江医学等中医药文化资源,引入中医药健康养生理念,建设中国(江中)中医药博览园等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积极培养中医药健康养生文化传播团队。建设省级中医药互联网平台,发展数字出版、移动多媒体、动漫等新兴中医药文化业态,培育知名品牌和企业,逐步形成中医药文化产业链。依据《中国公民中医养生保健素养》,开展健康教育。加强中医药文化全媒体传播与监管评估。

第十一章 加强重点人群健康服务

第一节 提高妇女和儿童健康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