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养生人群 > 儿童 > 中药贴敷治疗儿童常见病

中药贴敷治疗儿童常见病

时间:2018-09-06 10:37  来源:  阅读次数: 复制分享 我要评论

  许多家长知道中药穴位敷贴是冬病夏治的良方,其实这种外治法一年四季都可以用。苏大附属儿童医院中医科副主任医师刘殿玉说,贴敷疗法是以中医经络学说为理沦依据,把药物研成细末,以水、醋、酒、油等为基质,制成软膏、饼剂或薄膜,直接贴敷穴位、患处,用来治疗疾病的一种无创痛的外治疗法,它是中医治疗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苏大附属儿童医院中医科除“三伏天”开展“冬病夏治”外,针对小儿服药困难,对各种多汗症、多涎症、腹痛、肺炎、腹泻、口腔炎、便秘、遗尿症、咽炎等疾病均可以外治治疗,根据疾病的特点,选取不同的方药,贴敷在特定的穴位,取得了很好的疗效。

  《本草纲目》中敷贴至今仍在用

  中药贴敷具有悠久的历史。它起源于原始社会,在我国现存最早的医方专著《五十二病方》记载了植物外敷伤口,可以减轻疼痛和止血,并可治疗毒蛇咬伤,为后世广泛应用。东汉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记述了烙、熨、外敷、药浴等多种外治之法,而且列举的各种贴敷方。华佗在 《神医秘传》中治脱疽“用极大甘草,研成细末,麻油调敷极厚,逐日更换,十日而愈。 ”到了晋、唐、宋时期,穴位贴敷疗法已有不断改进和创新,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收载了大量穴位贴敷疗法,治疗小儿口舌生疮、小儿赤眼及大腹水肿等至今仍在沿用。清《急救广生集》、《理瀹骈文》中药外治专著的出现标志着穴位贴敷疗法的成熟。

  穴位贴敷疗法的作用机理比较复杂,尚不完全清楚。由于经络“内属脏腑,外络肢节,沟通表里,贯穿上下”,是人体营卫气血循环运行的通道,而穴位则是运行通路中的交汇点,不仅反映各脏腑生理病理的机能,同时也是治疗五脏六腑疾病的有效刺激点。因而运用穴位贴敷疗法,刺激和作用于体表腧穴,通过经络的传导,纠正脏腑阴阳的偏盛或偏衰,改善经络气血的运行,对五脏六腑的生理功能和病理状态,可产生良好的治疗和调整作用,达到以穴驱邪和扶正强身的目的。此外,贴敷药物直接作用于体表穴位,可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及周围组织营养,促使药物吸收。还可使药物透过皮毛腠理由表入里,通过经络的贯通运行,联络脏腑,沟通表里,发挥较强的药效作用。

  中药敷贴对哪些常见病疗效好

  从儿童医院中医目前的临床经验来看,中药敷贴对于肺炎、反复呼吸道感染、厌食、小儿肠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过敏性紫癜、遗尿、抽动秽语综合征、单纯性肥胖等儿童常见病疗效较好。据刘殿玉介绍,儿童医院中医科对各种汗症、流口水、多涎症、腹痛、肺炎、腹泻、口腔炎、口疮、鹅口疮、便秘、遗尿症、咽炎等疾病,制定了止汗散、止涎膏、暖脐膏、敷胸散、止泻散、泄火散、遗尿膏、通便膏进行药物贴敷,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止汗散:适应于各种多汗症,一般10天为一疗程。

  止涎膏:适应于幼儿流口水,多涎症,10天为一疗程。

  暖脐膏:适应于寒性腹痛。

  敷胸散:适应于肺炎罗音不易吸收、刺激性干咳、咽部不适者。

  止泻散:分为止泻一号及止泻二号,适应于寒热性腹泻。

  泄火散:适应于口腔炎,口疮,鹅口疮。

  通便膏:适应于热性便秘。遗尿膏:适应于遗尿症。

  贴敷治疗要注意点啥?

  中医特别讲究治养结合,要在饮食、生活上有所节制,不要贪凉,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如空调适度、少吃冷饮、睡眠充足和情绪乐观。治疗期间,特别要注意以下几点:治疗前清洁背部,以防感染;治疗不宜空腹进行,贴药时注意休息,饮食不宜吃腥、辣等刺激性食物。外敷药物须妥善保管,不宜内服,谨防儿童误食中毒。小儿皮肤娇嫩,贴敷时间不宜过长,一般2-4小时。贴敷疗法,又有“发泡疗法”之说,贴敷药物后,在敷药处出现热、凉、麻、痒、蚁行感或轻中度疼痛属于正常现象,一般无需处理,如贴敷处有烧灼或针刺样剧痛,发红、起泡,无法忍受,可提前揭去药物。若局部小泡破溃,须保护好贴敷面,注意卫生,保持干燥,可涂以绿药膏或锡类散防止局部感染。

  三伏天中药敷贴已“预热”

  “三伏天”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此时阳气发泄,气血趋于体表,皮肤松弛、毛孔张开,利用药物渗透皮肤,刺激穴位,可起到疏通经络,温阳利气、去散伏痰,调节脏腑功能,达到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效果。因此,在三伏、三九天贴敷治疗反复呼吸道感染,哮喘,免疫功能低下及一些过敏性疾病能取得很好的治疗效果。

  今年的三伏是初伏第一天7月14日 ,中伏第一天7月24日,末伏第一天8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