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健康新闻 > 健康资讯 > 陈小野:养生需要境界

陈小野:养生需要境界

时间:2018-09-02 15:08  来源:  阅读次数: 复制分享 我要评论

干净的反面是脏,是浊。我们都知道,人老了,身体衰弱了,会有很多鼻涕眼泪,身体的分泌物也多,《养生寿老集》中描述:人生至六十七十以后,肌痒溺数,鼻涕呀落,涎多寐少……“因为器官衰老了,控制不住了,就变得不干净了。从容是因为一个人的智力足够好,可以考虑到事情的方方面面,任何外界刺激来的时候,他都能平静接受和处理,不会措手不及,惊慌失措,不会出现心理的应激,这时候人就很从容。无论是身体还是心理,能达到这个程度,一定是他状态最好的时候,我们养生其实就是想达到这个状态。

原标题:陈小野:养生需要境界

陈小野

博士生导师,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所诊法与证候研究室主任。

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中国中医科学院学科带头人。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基础理论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科普与宣传工作委员会委员。

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养生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专业

从事中医理论、中医动物模型理论、中医动物模型实验三个主题的研究。

身体进化到最高层次时,最健康

北京晨报:中医养生的最高境界是什么?

陈: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是:“健康是在身体、心理和社会三方面保持一种完整良好的生活状态,而不仅仅是免于身体上的疾患和残弱。”我对健康的看法有所不同,我自己下了个定义:“健康的生命就是高层次的生命。”这里头说的“层次”单指生物进化的层次。就是说,人的身体进化到最高层次的时候,这个时候是最健康的。

一说到生物进化,人们就想到是从猿猴进化到人,其实一个人从受精卵发育成人,就是把这个过程又重复了一遍。一个人在二、三十岁发育到最高层次的时候,他也是最健康的。衰老、生病、损伤都是不断地把人的生命从顶点往下拉,人本身也有自己不断修复的功能,就是尽量要把生命保持在顶点。中医养生的措施,也是同一个目的。

生命的层次越高,身体里面各个器官、细胞之间就越和谐、有序。一个人身体和谐了,给人的感觉就是“清”。明代写《本草纲目》的李时珍,给人的感觉是“啐然貌也,癯然身也,津津然谈议也,真北斗以南一人。”清代钱谦益描述邵幼青样貌:“肤清貌癯,如羽人道流。其诗……骨气清稳。”癯就是清、瘦的意思。这个“清”包含了两种意思,一个是身体上的干净,一个是气质上的从容。

干净的反面是脏,是浊。我们都知道,人老了,身体衰弱了,会有很多鼻涕眼泪,身体的分泌物也多,《养生寿老集》中描述:人生至六十七十以后,肌痒溺数,鼻涕呀落,涎多寐少……“因为器官衰老了,控制不住了,就变得不干净了。从容是因为一个人的智力足够好,可以考虑到事情的方方面面,任何外界刺激来的时候,他都能平静接受和处理,不会措手不及,惊慌失措,不会出现心理的应激,这时候人就很从容。无论是身体还是心理,能达到这个程度,一定是他状态最好的时候,我们养生其实就是想达到这个状态。

为什么现在“抑郁共病”增加

北京晨报:所以真正懂养生的人都知道,养生重在养心。

陈:所谓养心,就是使大脑的功能调整到最好的状态,因为人脑是最复杂的,无论是进化出这样复杂的结构,还是发挥出它的复杂功能,都需要很大的能量。所以缺氧的时候,最敏感的就是大脑,心脏骤停3分钟,3分钟不供氧,其他器官,比如胃肠还没有反应,大脑就已经受损了。别看大脑只占身体重量的2%,它产生的能量却是20%。

北京晨报:曾经有人研究过,在人类的进化历史上有一个时间点,人类的脑容量突然激增,后来发现,就在那个时间点上,人类学会了用火,开始吃熟食了,这可能一下子节约了身体消化生冷食物时的能量,也许就是这些节约出的能量匀给了大脑,脑容量就增加了,智力增长了。

陈:我没有仔细研究这个,但是从理论上可以说得通。现在发现,和心理、大脑关系密切的“抑郁症”,在很多身体疾病的同时出现,比如糖尿病、心脑血管病都会伴随抑郁症,这也叫“抑郁共病”。

北京晨报:现在几乎每个专业的医生都这样说,研究过敏的医生也说“抑郁症”和过敏有关,是不是生病把人磨得难受才抑郁的?

陈:有这方面的因素,但更重要的还要从进化角度解释。

人的功能是一层层进化完成的,一层层叠加上去的,大脑的进化是最后完成的。越往后形成的器官、功能,对底层越有约束、抑制、干扰作用,因为它们是新的,形成和运转的过程中,和旧的系统就需要有个磨合,磨合过程中,就会对底层的,旧的系统器官产生抑制,因此下层的系统器官就有了生病的基础。

中医的“肝郁”、“痰湿”是食、色之病

北京晨报:最底层的应该是食色了吧?孔子说过“食色性也”。

陈:是的,饮食和性欲是本能,消化和生殖力两大系统是最早进化完成的,也是最原始的,相比来说,呼吸系统比它们就晚一点,因为人类是从水生进化过来的,人类现在的呼吸系统是离开了水,上岸之后才进化完成的。

就是因为食和色是最基础的,所以受“压抑”也最深,疾病也最容易从这两点出现,比如,我们听到什么噩耗,心里不痛快,第一反应是不想吃东西,食欲下降,所谓“食不甘味”。现在世界范围内,人的性生活频次和质量都明显的下降,月经不调,乳腺疾病高发,就是因为压力太大,体现在了生殖系统,这两点在中医就表现为“肝郁”和“痰湿”。

北京晨报:“肝郁”大家常听说,“痰湿”比较难理解。

陈:“肝郁”某种意义上有点像我们说的“心结”。

巴甫洛夫做过一个实验,让两组人一起做手工,一组做完,一组做到一半就让他们停止,故意的半途而废,一周后再问这些人,当时做的什么?做完的那组很多人没记住,但没做完的那组却记得很清楚。说明什么?当一个人的欲求不满时,他就会总惦着,在大脑中就形成了兴奋灶,类似我们说的“心结”,这个兴奋灶会使他们产生两种情绪,一个是抑郁,一个是易怒:所愿未遂的时候肯定觉得憋屈,抑郁,又拦着不让实现,自然会生气,中医把这些都概括为“肝郁”。

中医“痰湿”的表现是:头重如裹,身重困倦等,这种困倦不是“累”,是不清,不轻。

痰湿是底层的低级的脏东西太多了,它还会反过来干扰上层,头重如裹,身重困倦是上层被干扰的结果。身体像宝塔,一层层叠加上去,顶层、塔尖就是大脑,它需要的能量是有限的,一旦底层的东西供大于求,消化不完,淤在底层,也会形成一个兴奋灶,反过来影响大脑。我们吃了饭之后都会犯困,就是这个兴奋灶的原因。特别是“肥甘厚味”,就是高脂肪含量的食物,中医为什么忌讳?因为脂肪在胃中的排空很慢,排空过程把大脑的血用了,轻的就犯困,重的就影响思维能力,人会不清醒。中医辨证为“痰湿”的人,常觉得脑子昏昏沉沉的,甚至有这样的统计,长期过饱的人,血脂过高的人,老了之后痴呆的发病率高。

北京晨报首席记者 佟彤

(下转B02版)

陈小野:养生需要境界